建立在公允与良知上的专业,才是真正的客户
年7月21日,在第八届国际保险节暨IMA保险名家年度大会上,明亚保险经纪公司副总裁王鹏先生受邀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广受好评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诠释”---
40分钟的现场完整音频在此↓小伙伴们说太精彩了、受益匪浅,我也反复听了好几遍:)非常经典,字里行间蕴含着明亚与众不同的气质
中国保险名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诠释-王鹏,少女老潇,40分钟
我将王鹏副总裁言简意赅、精妙绝伦的发言文字稿也逐字校对整理了出来,朋友们可以从业务及管理两方面,更清楚地了解我司的价值观和理念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今天我来分享那这个题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诠释”,这也是大会的命题。
当然,大会给了我这样一个题目,我觉得似乎也很准确,因为我一直是努力在推行这样的一个理念,但是这个题目呢看起来其实又似乎有点浅显。
因为自从有保险营销以来啊,似乎就一直在提、在说“所谓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几乎所有的主体公司也在谈,中介公司也在谈。
昨天很多分享嘉宾都提到了,说我们这个厅和那边那个厅。其实不在于哪个厅的人多,而是说我们从事的其实是类似的工作
但是我有时候就在想:或许这个话题也只有在这个厅才能真正说清楚,如果让我到那个厅去讲的话,我相信底下的人可能反而是一头雾水。
有很多时候不管讲任何的内容,往往都是有一种“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的这种感觉,最终可能听得懂的人自然就懂;听不懂的人,可能也只有慢慢地再去领悟。
好,那话不多说,我们进入这样的一个主题: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刚才我说了,整个这个行业其实都在倡导这样的一个理念。
但是很多时候我也在想,虽然所有人都认可这个原则,虽然几乎所有人都号称在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但是其实很多人有没有真正想过---
“我们真的在遵循吗,什么是客户需求导向?谁的需求?你的?还是我的?是客户的需求?还是商家的需求?是客户真正的需求?还是被销售人员或者被卖方所赋予的需求?”
而在整个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每一个营销人员其实真正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真正代表的又是谁的利益?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这个案例我在有一些场合也讲过,是前两年我们公司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就是一个40岁的女性,然后身故了,她不是我们的客户,是她身故了之后,她的哥哥通过关系辗转找到了我们公司
因为发现他在整理他妹妹的遗物的时候,发现她买过很多的保险,大概有十几份保单。然后说应该后续如何去办理,所以希望我们来帮他。
我派了一个我们公司的经纪人去帮他做整理,然后发现很有意思。
她的保险意识很好,从很多年前就开始购买,然后买了十几份保险,一年交保费要交20几万。
然后我简单介绍一下她的背景,是一个标准的北漂的白领,老家在甘肃,然后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老公是一个医生,但是也没有做到什么主任医师这样的级别。
然后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就算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吧,绝不算多(么)高净值的这种客户,所以我们想象一下,一年交20万保费一定是代价不菲,对吧?但是很遗憾她得了直肠癌,然后由于病情发展非常快速,结果迅速就离世。
离世之后呢,由于她有大量的保险,那我们本来以为说能够获得很好的这种理赔,最后发现理赔金额却只有区区30万元。
为什么呢,因为她的配置极度不合理。
就是她很认可保险,然后也买了很多的保单,但她的配置非常的不合理,只有一份是买在自己身上的25万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然后得到了全额的理赔。
剩下的首先有大量的一些资金类的产品,都是买在孩子身上的,然后甚至都连豁免的责任都没有!
这种情况,我们想象一下:万一她的老公再发生某种不幸的话,其实这个保费都无人交纳,是吧。然后这也就罢了,更让人唏嘘的,甚至一定程度说让人愤怒的是什么呢?
她居然有7张一模一样的保单,这一个产品、一个类型!买了七年,这7张是什么险种的?是一个以电销著称的一个公司,所卖给她的电销产品是返还型意外伤害保险。
在座的都是做这个行业的,我们其实很清楚,如果说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