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冲击IPO被疑贝壳上市受捧都是卖房的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北京时间8月13日晚,贝壳找房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BEKE,发行价为20美元,开盘后最高峰冲到了34美元,市值达到亿美元。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约24.4亿美元。而前段时间,实地地产集团也被传出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申请,成为赴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中的一员。但是,两家与房相关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上市前后市场上声音却各不相同。对于贝壳找房来说,亏损是暂时的,但前景是美好的。而对实地地产来说,欠债还钱的现实是掩饰不住的。对于实地地产来说,声音主要集中于年收入增速放缓,现金流恶化,进负债率高达%,信托融资利率高达24%等。对于贝壳找房来说,声音主要集中于3年亏损31亿,净利润连续下降,被投资人对赌协议裹挟,必须在年4月前上市。不缺钱谁上市啊,缺钱的也不是谁都能上得了的。如此看来,“上市续命”这个词怎么听都不像是褒义词。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上市到底有啥好处?为什么很多企业都把上市作为一个终极目标?首先,上市当然是为了钱,获得更多融资可以用于企业发展。这就是为何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上市其实是在续命。第二是风险分担,包括所有中小投资者都成了这家企业的股东,不论大小股东,风险共担,只不过分担的份额不同罢了。第三是融资能力,没上市前企业有两种融资途径,第一是投资人,第二是银行贷款。上市后,对企业来说不论是否能拜托银行贷款,多一条融资路径总是没错的。第四是能增加股东的资金流动性,比如贝壳在正式IPO之前,已经获得了腾讯、高瓴、红杉中国等机构的数亿美元认购。按开盘亿美元的市值计算,各大投资机构也狂赚了一笔,如第二大股东腾讯大约能赚50亿元人民币。当然对于好处来说,企业上市也存在弊端,比如管理层对业绩的压力会增加,大股东的权限将被约束,还可能存在被恶意控股的风险,特别是中概股时刻要面临被做空机构的狙击。但是,这些情况面对起资金,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找钱。确实是贝壳和实地上市的共同目的。实地地产IPO拿钱续命的成分大找钱就是房企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传统房地产企业都被认为是重资产运营,如万科、万达、碧桂园、富力,借钱、买地、卖楼,手头都持有大量土地或商业地产。近年来,不持有重资产而是输出管理的轻资产模式,被认为是未来让房企摆脱高负债的重要路径。但是,长久以来,房企是坚持重资产还是转向轻资产,一直是被认为是难解之题。万达的王健林是较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之一,最早被开刀的也是万达引以为傲的商业地产。年7月19日,万达商业地产将77个酒店以.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将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以.4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融创,交易总金额.5亿元,创下中国地产史上单一交易纪录。年2月,王健林又将37万达百货卖给了苏宁易购。王健林在当年的万达年会上表示,要在两年内把万达的有息负债率降至“绝对安全”水平。但是在整个年,万达仍然用超过亿重新背起了重资产的包袱。重资产意味着扩张的唯一方式就是持有重资产,而找钱的唯一目的也是为了继续持有重资产。缺钱,是房企永远的话题。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压力下,前期持有的重资产中的一部分可能就变成了累赘,盈利能力和毛利润普降是近两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普遍特征。实地地产同样也逃不开这个问题,面对收入增速放缓,现金流恶化,高负债率和信托融资利率。据媒体报道,实地地产IPO募集的资金将大部分被用于偿还现有贷款,包括于年6月到期的七年期商业贷款未偿还结余6.57亿元及年到期的三年期商业贷款未偿还结余2.28亿元。缓解债务压力是实地地产上市的基本诉求,换句话说,实地IPO为续命的成分更大。贝壳上市后的发展前景被看好房产中介属于服务行业,本来是不应该持有重资产的,但由于房产交易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只要扩张就需要大量的门店覆盖,所以一般也被认为属于重资产行业。左晖是在这个行业最早意识到从重轻转向的人之一,贝壳找房就是链家的“王炸”。贝壳走的是轻资产、平台化路线,链家将其定义为作为一家技术和数据驱动、线上线下紧密交互的房产服务平台。上市后的找房也被称为中国居住服务第一股。基于链家的底盘,贝壳创立三年中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年至年Q2,贝壳的店铺由起初的家扩张至47家,代理人人数也从14人发展到人。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贝壳的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大,财报显示,贝壳找房的GTV(交易总额)在年到年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但贝壳仍然是缺钱的,三年中亏损了30多亿,分别是年5.38亿元、年4.28亿元、年21.80亿元,而Q1一个季度就亏损了12.31亿。同时,贝壳还需要承载着链家的希望,让其负重前行的压力还记得年初爆火的电视剧《安家》吗?墨绿色的招牌,八大服务承诺,总部位于北京,甚至奇葩的双店长制,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链家初入上海时与德佑合并的那个融合期。也难怪很多人猜测这是一部的定制剧。让人更确信的是,安家天下是一家既有线下门店又有网络平台的中介。这一点上更加符合链家-贝壳的组合,而最终徐文昌和房似锦离开安家天下后,创立了一种类似于链家自如寓的长租公寓。很多人认为,《安家》中的静怡门店和长租公寓是链家进军南方市场的一个缩影。但却闹了个大乌龙,安居客在开播当天就在微博上官宣其为:首席战略内容合作方。多年前,左晖曾笑称,以后他的女儿写作文《我的爸爸》,可以写“爸爸是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多年过去,这个头衔仍然没有变,没有变成”中国最大的中介头子“。调查显示,以二手房为例,虽然链家在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总体市占率大概在70%左右,但在全国的市场总占有率不到10%。特别是在南方市场,据年底链家首席运营官王拥群透露,虽然链家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但仅为20%,而第二第三名的市占率在7%及6%左右。也就说,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是被更多地域性、甚至是不知名的中小中介占领。与链家初入上海时靠收购扩张不同,贝壳靠合作入驻扩张。贝壳找房上线时,贝壳找房CEO彭永东就曾表示过,贝壳找房承载着更大的愿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覆盖全中国超过个城市、服务超过2亿的社区家庭、连接万职业经纪人和10万家门店、赋能超过个品牌,作为基础设施推动行业正循环。数据显示,截至年年中,贝壳已进驻全国97个城市,入驻合作新经纪品牌超过个,连接超过2.1万家经纪门店。既然是要做基础设施,贝壳就仍然需要钱去实现愿景,最终成为房产中介行业的”淘宝“。显然,无论是对市场还是资本来说,再打造一个”淘宝“的诱惑有多大不言而喻了。链家会不会成为一个新型房企昨天,贝壳找房上市后,已经排到了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第12位。据媒体报道,雪球上有分析师按照15倍市盈率估算,给贝壳找房的未来估出了0亿美元的市值。要知道,目前A股或港股上市的四家房企中,碧桂园、万科、万达、富力四家的市值加在一起也不到0亿美元。更有一名不愿具名的房产创业CEO称,只要你给贝壳3年时间,仅贝壳家装这一个板块就能做到0亿到亿的交易金额。链家是一家很奇怪的企业,一边要是通过平台和加盟的轻资产门店形式,一边又不断扩张重资产业务。长租公寓的盈利难题还没有解决,在万达接连出售商业地产的时候,链家反其道而行之,在存量不动产领域发力,于年以亿收购了北京盈科中心。其中包括两个办公楼、两个服务公寓和一个购物中心。商业地产和长租公寓两项重资产并行。《安家》中,徐文昌最后采用的就是社会融资方式,租下了整栋楼的商业地产,重新布局重新装修,创立了类似自如寓的长租公寓项目。2.1万亿的GTV仅次于阿里巴巴,千亿美元的市场估值,连众多房企都难以企及。手握客户和平台,去掉中介门店扩张的产能,占据着存量房交易的头部流量,从年又开始发力新房业务。规律显示,融资一般就是干两件事,扩展现有业务和进入新的赛道。对于中介行业来说,做到老大只是时间问题,剩下的精力干点啥,可能是左晖下一步考虑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