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朴树让人揪心出道27年发了3张专辑

雷安萍医生个人信息 https://m.39.net/pf/a_y9vcz5u.html

文丨卿心君悦

为了让乐队的兄弟们吃饱饭,向来佛系的朴树今年终于“营业”了。

可眼尖的粉丝却发现,台上的朴树状态并不好,脸色很差,整个人看起来很疲惫。

对此朴树解释说,演出之前他已经连续吐了好几天,医生本不建议他演出。

接着他补充了之所以坚持上台的原因:“两年多了,乐队都没有赚到钱,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

不愧是朴树,能如此大大方方的说营业就是为了赚钱的,整个圈里找不到第二个了。

音乐节结束之后,朴树就习惯性的“消失”了,随后又发文报了平安。

随之而来的,不仅有粉丝们祝福鼓励的声音,也有质疑与争议。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每次只要朴树出现在公众视野,类似的争议似乎就没停止过。

我总结了一下,争议大多集中在一个点上:朴树是战术性“矫情”,还是真性情?

前者的输出观点着力于:

这么多年身体好像一直不好,是没治,还是治不好,亦或者这是“人设”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标签与商业价值。

核心论点:

既然想出来赚钱,基本的敬业精神得有吧,别整的好像全世界逼着你出来似的,拿着人家的钱,还矫情的要命。

网友评论截图

主要槽点事件:

1、刚红的时候某场演出全程背对着粉丝唱完,一点不尊重人。

2、每次上节目都哭穷,可住的是月租几万的郊区别墅,玩的是大几万的乐器,歌曲版权与节目收入是工薪家庭一辈子都赚不到的。

3、参加某综艺节目提前离场,理由是到点睡觉了,然后在主持人与一众嘉宾瞠目结舌中潇洒离开。

4、天天说人生特苦,自己过的特苦,可出道即巅峰,粉丝宠着,节目顺着,老婆养着,钱赚着。这要是算苦,让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怎么活?

……

网友评论

后者的反击点则侧重于:

娱乐圈压力太大,抑郁了很正常,他也不想。抑郁是因为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是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出道二十年,他依旧是个单纯的少年。

核心论点:

1、被迫营业是为了责任,为了身边的人,能直言上节目是为了赚钱,那还不算是真性情嘛,这完全是浮华虚伪的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

2、朴树就是很穷,名下没有房产,车还是开了不知道多久的旧车,电话更是早已停产的诺基亚。

存在争议的事,就意味着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各执己见罢了,也因此争论到最后往往演变为,一方:他就是矫情,另一方:我就喜欢他的“矫情”。

网友评论截图

对此,个人的观点是:跟全世界较劲的朴树,其实是在跟自己较劲。

韩寒曾在《三重门》里写到:“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的是最痛苦的人。”

而朴树就是那个最痛苦的人。

意料之外的出道

年,22岁的朴树通过卖歌,认识了高晓松。

那时的高晓松刚在前一年发行《校园民谣》合辑,由他作词作曲,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就收录其中。

不过,年少轻狂,看谁都不咋地的朴树并没有因此高看高晓松一眼。

两人见面谈买卖,朴树一本正经的当着高晓松的面,抱着吉他弹唱了一曲。

曲罢,高晓松问朴树:“你能写能唱,长得也好,干嘛不自己当艺人,非得卖歌?”

看着两眼放光,脑子里想的都是钱与名的高晓松,朴树觉得这人忒俗了。不过为了卖歌换钱,本着“顾客至上”原则的朴树还是回答了高晓松的问题:“我觉得现在音乐圈的都不咋地,等我赚钱了,我自己出唱片。”

虽然躺枪,但高晓松却很乐呵,心里盘算着如何把眼前这个有个性、有才华,重点是还缺钱的“宝贝”搬回家。

不久机会来了。

投资高晓松专辑的宋柯从美国回来了。

高晓松心里小算盘一打,一脸坏笑的对着他师兄宋柯说:你看,你有钱,我有闲,前不久还发现了一个“宝贝”,咱们不得合作一把开个公司啥的。

宋柯本也十分看好国内的音乐市场,想要大展一番拳脚,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麦田音乐。

麦田音乐前脚成立,高晓松后脚就去找朴树了。

朴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能好好写歌唱歌,有人帮忙出唱片,还顺带解决了温饱问题,不用再啃老,也不用到处流动卖歌,何乐不为。

就这样,朴树成了麦田音乐的签约歌手。

年,朴树发行了第一首个人单曲《火车开往冬天》,次年又推出了《失传已久的大海》。

见市场反响不错,高晓松与宋柯决定将朴树的第一张专辑提上日程,催促着朴树赶紧写歌。

可对音乐有自己想法的朴树不乐意了:写歌这玩意靠灵感,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催有什么用。

拖了几个月,朴树写了几首歌,但他都不满意。

这下高晓松与宋柯急了:大哥,你再拖我们可就破产了。

为了加快专辑制作的进度,也为了稳住差点就要撂挑子的朴树,宋柯请来了张亚东作为朴树专辑的制作人。

专辑《我去年》就在“你催我赶,你再催说我就不干了”的氛围中问世了。

虽然签约了唱片公司,但朴树骨子里就没把自己当成一个艺人,他没有艺人的觉悟,更没有艺人的野心,也因此,当专辑一炮而红,迅速攻占各大音乐榜单之后,朴树整个人都不好了。

为啥?

自在惯了的他根本无法适应聚光灯下的生活。

撕扯的灵魂

朴树的初衷是好好做音乐,但把自己做到了大红大紫的地步,他着实没想到。

每天被人怼着脸拍,当着一群陌生人的面唱歌,到处跑宣传推销自己,这样的生活完全超出了朴树的预期。

每次宣传或是演出,朴树都是一百个不情愿。

为了说服朴树配合,宋柯与朴树的经纪人没少下功夫,哄着,顺着,骗着,毕竟全公司的人都等着米下锅呢,这位大爷不配合不行啊。

这也造就了早期的朴树一上台,就是一脸苦大仇深的表情,包括人人挤破脑袋想要登上的春晚。

那时的朴树一直处于崩溃、拉回来,再崩溃、再被拉回来的边缘。

他一边告诫自己,选择了一条路,就要承受这条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一边又质问自己,这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拉扯了三年多,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问世了。

那年,朴树拿遍当年的各大音乐奖项,事业再攀高峰,彻底在乐坛站稳脚跟。伴随而来的,还有巨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3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