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史研读托马斯杰斐逊与亚历山
美国经济史研读——托马斯·杰斐逊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观念之争。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汉密尔顿的观点。在美国建国的时代,新兴工业部门属于先进生产力,传统农业相对缺乏效率。汉密尔顿偏执地认为,银行就应该支持最有效率的部门——工商业,至于农业,靠天吃饭足矣,根本用不着找银行贷款。他这样描述道:一旦制造业建立起来,并在我们中生根,就会给美国的未来开辟一条伟大光明的道路,并能对付任何暴君的干涉……汉密尔顿不仅这样想,还这样做,而且确实做到了。
年,汉密尔顿提出并运作美国国会通过《铸币法案》,该法案以联邦政府的名义规定了美国金币、银币的铸造标准。这本无可厚非,自由铸币时代也是有规矩可寻的,问题是汉密尔顿在其中偷偷埋下了一颗地雷——各州银行可以按联邦标准铸造金币和银币,但禁止各州银行发行纸币,只有美国第一银行才有权这样做!美国第一银行发行的货币就是最初的美元。不过,美元此时还不是世界货币,诞生时以西班牙元为基准,两者的官方比价是1∶15。
当时的人们可不会为美元的诞生而欢呼,只是觉得授予美国第一银行独家纸币发行权太过分了。美国第一银行垄断纸币发行,今天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当时是行不通的。美国第一银行牌照已经涉及全国性业务,为什么还要垄断货币发行权?同样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凭什么美国第一银行能获得特许权?不要说金融这样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任何一次资源分配中,任何一方想独霸天下,把大部分蛋糕切走都会出事。何况,美国第一银行真的很不厚道。美国财政部在董事会中只占5个席位,无法左右美国第一银行。
汉密尔顿希望美国第一银行稳定金融市场、支持工商业发展,谁也没有想到,美国第一银行什么都没做,其存在本身就引发了市场混乱。年7月4日,美国第一银行股票开始上市交易。所有股票在几个小时内被认购一空,当时的报纸这样描述这个独立日:一些为拯救公众自由甘愿在战争中牺牲、抛弃家财的人惊奇地站在一旁,注视着这令人诧异和意想不到的场面。仅仅一个月,美国第一银行股价就从25美元(发行价)飙升到美元。宛如半个多世纪前的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13家殖民地,所有人,无论商人、店员、技工、学徒还是政府公务人员,纷纷倾囊而出,推动着股价的飙升。
之后,市场开始流行各种传言:第一银行即将收购纽约银行,纽约百万银行即将和纽约银行合并……一批股票经纪人开始租用固定交易场所交易股票,年,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68号的一棵梧桐树下签订协议,史称《梧桐树协议》,组成了一个有价证券交易联盟,即纽约交易所的前身。华尔街诞生了,从出生之日起华尔街就是如此:消息漫天飞,所有银行股价都在狂飙,整个市场为之疯狂……似曾相识,是吗?恐惧与贪婪在人性中与生俱来,贪、嗔、痴、慢、疑,或许人类永远无法摆脱金融天道的惩罚,这个轮回将永远存在,所以金融业才需要国家强力治理。这个时候的美国第一银行真的非常不厚道,手段也让人难以接受。
联邦政府给美国第一银行的任务是防止货币混乱,而美国第一银行的主要工作是制造混乱。第一银行经常收集州立银行的银行券,达到一定数量时,突然要求银行兑付黄金、制造挤兑。这种做法很快在货币市场形成了一种恐怖气氛,各银行纷纷收缩业务,回收贷款,日利率很快飙升到1%。纽约证券市场刚刚兴起第一波牛市,大家投资兴致正浓,也就难免贷点儿款、融点儿资。货币市场利率飙升对股市来说从来都是重大利空,这个道理在今天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一样。于是,华尔街刚刚兴起的牛市马上经历了一场下跌,整整万美元资产蒸发了。
必须说明的是,美国第一银行这么做根本不是为了遏制市场泡沫,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多赚钱、盈利最大化。面对突如其来的货币收缩,汉密尔顿果断出手,命令美国财政部收购第一银行股票,支持市场,同时劝告普通银行不要收缩贷款。商人可以用短期票据缴纳关税,而在此之前关税只能用黄金或者联邦票据支付。美国金融市场在美国财政部的支持下,平稳度过了美国建国后的第一次波动,没有发生南海泡沫或密西西比泡沫一样的悲剧。原本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可在很多人眼中美国第一银行带来的只有疯狂、贪婪、混乱。
在“很多人”中,托马斯·杰斐逊(—年)——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年)——就是其中最坚决的人之一,此人将成为汉密尔顿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年,杰斐逊出生于弗吉尼亚州阿尔贝马郡的一个种植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主要包括拉丁文、古希腊文、古典政治经济学……杰斐逊生活的时代正是重农学派最流行的时代,在重农主义者看来:唯有农业才是“生产性”行业,商业和工业都不能制造剩余产品。
顺便说一句,有资料说明杰斐逊13岁之前从未离开家族的种植园,活动范围局限于周围20个村庄,毋庸置疑,儿时的田园生活定然对杰斐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定是热爱农庄的!如果用华夏史籍脸谱式的描述,杰斐逊可以被定义为清流派,自幼就有了孟子中华式小国寡民的理想——百亩之田、五亩之宅。
这位美国总统在《弗吉尼亚纪事》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们是上帝的选民,如果他曾讴歌选民的话;上帝有意使这样的选民的胸怀成为特别贮藏他那丰富纯真的道德的地方。这里才是上帝保持神圣之火旺盛地燃烧的中心……耕种土地的广大群众道德浮华的例子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没有过。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不像农民那样尊重上苍,尊重自己的土地和自己的劳动,而是依靠偶然性和顾客的反复无常的性格,走向道德腐化……在杰斐逊心里,唯其如此,国家才能成为世外桃源:……我们的人民将尽可能早日回到原料品(农业原料品)的栽培中来,并且用这些原料品去交换比他们自己生产得更为精美的制造品……当我们有土地可耕的时候,我们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公民在工作椅上工作或摇动一个卷线杆……对于制造业的一般运行来讲,让我们的工厂留在欧洲吧!……
建国初期,美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尤其是在南方,很多人都过着一种恬淡的田园生活,风靡世界的小说《飘》对此有过深入的描写,前半部分女主角斯佳丽的庄园聚会就是当时的写照。人们对货币或财富的渴望不是那么强烈,正如塞勒所言:弗吉尼亚不那么喜欢钱。杰斐逊一心建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桃花源,这时候汉密尔顿要建立美国第一银行,还要垄断货币发行权?说不通啊!
此时此刻,杰斐逊已经是美国的精神领袖,他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曾写下那些震撼全人类的篇章:……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内容明显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者洛克的影响,洛克是最早的货币数量论追随者之一,我们说过洛克曾经在年与英国财政大臣朗兹有过一场货币大辩论。
在金融领域,杰斐逊全盘接受了洛克的货币数量论,在他畅想的桃花源里,不可能给银行留下足够的位置。美国第一银行即使有联邦特许权,所发行的银行券也只是一种票据。在杰斐逊眼中,这玩意儿就是一张废纸,怎么能成为货币。更重要的是,通过银行代理国债和税收,无疑将使得联邦政府受制于私人资本。还有一点更重要,杰斐逊本身就是一个农场主,商业化经营的农场主有资金需求很正常,也就难免干点儿抵押之类的活儿。不正常的地方在于,杰斐逊是政治上的伟人,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最终搞得资不抵债,近乎破产,儿时梦幻般的庄园差点儿被银行没收。家产被银行没收显然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杰斐逊对银行的痛恨便源于此。
在杰斐逊眼里,银行是完全的食利阶层,凭什么收走庄园?什么都不干,静等着吃利息,这种人跟骗子没什么区别,与“农业”真正的价值差距太大了。由此,伟大的杰斐逊在任何一部美国历史书中都被描述成汉密尔的生死冤家。汉密尔顿号称“美国金融之父”,杰斐逊则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业农民主义者”,一心干掉美国第一银行。汉密尔顿终其一生都在和杰斐逊对抗,所幸,汉密尔顿在最后时刻与杰斐逊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妥协。
我们要说,这仍旧是一场伟大的碰撞,虽然二人观点截然相反,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各不相同,在众多领域——上至国体政体、经济制度,下至思想文化、产业政策——都无法取得共识。为了联邦的利益,二人最终又不得不互相妥协。这两位伟人之争的重要性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人之争,因为它关系着美国的过去与未来。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汉密尔顿还是杰斐逊,都不仅仅是理论家,他们都曾是手握重权、能左右国家走向的人,在各自权力范围内尝试着自己的主张,最终走向了融合,也为金融学提供了一次最好的试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