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斗南,感知湿地
湿地有不同的定义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ConventiononWetlands)
“为本公约之目的,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1]
《湿地保护法》所称湿地
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2]
02湿地生态功能虽然湿地只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6%左右,却有40%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在湿地生活或繁殖。[]
滇池研究院助理工程师董晋延介绍,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湿地生态功能包括:①可以调蓄洪水,湿地也被称为天然海绵;②净化功能:通过水生植物的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体;③提供物种栖息地:可以为鸟类、鱼类等动物提供栖息条件。湿地也被誉为地球之肾。
近距离观察湿地动植物
0湿地鸟类滇池研究院工程师鲁斌讲解湿地鸟类
鲁斌介绍,水鸟主要分为游禽和涉禽。游禽主要喜欢在水中取食和栖息的鸟类的,以鱼、虾和水草为食。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它们具有嘴长、颈长和脚长的“三长”特点,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涉禽特别喜爱在水较浅的浅滩、污泥中获得鱼、虾、螺等食物。
滇池游禽主要有常见的有红嘴鸥、骨顶鸡、小鸊鷉、赤膀鸭等。湿地常见涉禽有白鹭、苍鹭、池鹭、黑水鸡、矶鹬等。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年开展了滇池水鸟调查工作,目前滇池共有64种水鸟,冬季主要还有红嘴鸥、骨顶鸡、赤膀鸭等。在6月,能见到的鸟主要为滇池留鸟或是夏候鸟,例如黑水鸡、小鸊鷉、白鹭、苍鹭、池鹭等。
04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湿地既是碳汇,也是碳源,湿地还排放甲烷。湿地是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威胁的自然解决方案。湿地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变热和减少污染。仅泥炭地的碳储量就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森林碳储量总和的两倍。但是当湿地受到破坏时,会排放大量的碳。[4]
05保护湿地年以来,5%的天然湿地消失了,其余的湿地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碎片化、湿地被排干、污染、入侵物种、不可持续的利用、水流体系受干扰以及气候变化。[5]
沿海地区、湿地和河道毗邻地区特别容易被转用或开发,由于这个原因,目前湿地丧失速度是森林丧失速度的三倍[6]
年8月0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2月2日设立为世界湿地日,以提高对扭转湿地加速丧失的紧迫性的认识,促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年2月2日,全球迎来第一个世界湿地日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