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城市ldquo海绵体rd
今年,《自贡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完成,划定了涵盖旧城、新城和工业园区,覆盖面积达36.3平方公里的“海绵体”试点建设区域,包括南岸科技新区、东部新城起步区、东兴寺片区、西山-光凤片区和大安旧城片区。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结合自贡气候和城建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自贡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标准及规范。日前,记者探访我市首个试点示范项目釜溪复合绿道生态驳岸中“海绵构造”的实践成果,为市民一一解剖那暗藏于自然空间中,无处不在的“海绵体”——
事实上,整个绿道就是一个巨大的海绵体。走进釜溪河复合绿道示范段,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总规划师周恒向记者介绍,海绵体以诸多形式存在:一个不起眼的斜坡、一片看似平常的植被、一池开满荷花的水塘……都蕴含着海绵收放自如的功能。它们的功能叠加起来,成为一个更高层面的海绵构造。
传统的市政模式认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畅越好,这种“快排式”的传统模式没有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建理念。
关键词:渗
海绵体——水塘、湿地、低势绿地
作用:将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
在釜溪河复合绿道中心最大的湿地景观“林泊水苑”,本报无人机传回的全景俯拍镜头,完美地展现其婀娜身姿。其实,这片河塘便是整个绿道中最大的海绵体——渗透池。“它最大优点是渗透面积大,能提供较大的渗水和储水容量,净化能力强,具有渗透、调节、净化、开源节流、改善景观、降低雨水管系负荷和造价等多重功能。”在周恒的讲解中,林泊水苑兼具“渗、滞、蓄、净、用、排”六大功能的“秘密”被一一揭晓。
利用天然低洼地作渗透池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复合绿道中14个湿地(渗透池)的留存,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自然积水而成。
复合绿道中,发挥“渗”的功能的海绵体远不止一种。眼前成片的绿地也是天然的渗透设施。它不仅透水性好、节省投资、便于雨水引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具有一定截留和净化作用。
此外,人行道里侧下凹式绿地及带孔透水砖形成的渗透浅沟、红色透水混凝土地面、停车场透水地坪(多孔嵌草)等,都是复合绿道里用到的海绵构造,它们一并发挥着海绵体“渗”的功能。
关键词:蓄
海绵体——干塘、湿塘
作用:雨水调蓄是雨水调节和雨水储存的总称。待暴雨过后将其中的雨水加以净化,慢慢使用。雨季时,雨水调蓄池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复合绿道所有池塘都建有雨水收集系统。”周恒告诉记者,无论是干塘还是湿塘,都能自然地进行雨水调蓄。但前提是构建时,须在底部设计好雨水收集系统。
最典型的例子就在眼前。紧临“林泊水苑”,以杉雨桥为界,阶梯分布于另一侧的池塘,水质明显浑浊。此处直观地展现出雨水调蓄的效果。原来,地势较低的浑浊水塘,平时几乎是口干塘,到了雨水丰沛的季节,地势较高的“林泊水苑”多出来的水,便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排入下面的干塘,海绵体“蓄”的作用及时显现,既削减了洪峰流量,又满足了雨水利用的要求而设置的雨水暂存空间。“等暴雨过后将其中的雨水加以净化,可以慢慢使用。”周恒介绍,复合绿道中水体积水经过十余种水生植物天然净化后,可以满足所有绿道植被的浇灌。
关键词:滞
海绵体——桂牧一号等生物
作用: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达到生物滞留效果。按应用位置不同,分为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在复合绿道14个湿地的沿岸,郁郁葱葱的桂牧一号和湿地植物,不仅勾勒出水体优美的墨绿线条,还成为湿地的“保护伞”。“它们的存在,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形成生物滞留带。”
体现海绵体“滞”的功能更为直观的例子,要数“雨水花园”。
从乐夫田园往复合绿道示范段行走,一片多平方米的成片绿地,下凹明显。“这就是雨水花园,也可以叫旱池。”复合绿道中的“雨水花园”全部依照自然地势形成,这类浅凹或深凹的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绿道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也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关键词:净
海绵体——美人蕉、荷花、水生鸢尾、芦苇等
作用: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滞、蓄、净、用、排”六大具体措施相互贯通,系统相联,在具体海绵体中,互有交错。雨水净化的作用和理念就在雨水调蓄的过程中,一并进行。
“梭鱼草、再力花、风车草、水生鸢尾、美人蕉、荷花、水葱、芦苇等10余种水生植物,是雨水最好的天然‘净化器’。”周恒指着“林泊水苑”下方的那口浑浊的调蓄池说,一段时间以后,塘里的水会逐渐变清澈,就像现在“林泊水苑”的样子。让塘水由浑变清的功臣,就是这些并不起眼的水生植物。
绿道中天然留存形成的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达到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关键词:排和用
海绵体——雨水排放系统、调蓄池等
作用:一般雨情,通过常规的雨水管渠系统收集排放;超常雨情,由隧道、绿地、水系、调蓄水池、道路等组成,通过地表排水通道或地下排水深隧,输送极端暴雨径流。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未来,我市将形成立体化多层次排水体系,即利用城市空间和有效资源,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水;就地渗排、分散立体多层次储水分流、多功能智能合理分洪、科学调控集水和排洪。充分利用河、湖、塘、库、泊、浜等自然水体的蓄水和泄洪效果,改善恢复现有系统蓄洪排涝能力,提升城市宏观排水系统能力。
解剖复合绿道“海绵构造”的具体实践,记者看到,依靠无处不在的海绵体循环利用雨水资源的未来图景,正在呈现——雨水直接利用,集中收集调蓄后处理,可以用作生活杂用水,绿化、景观补水、喷洒道路、洗车等; 雨水间接利用,天然或人工渗透设施发挥作用,可渗透补充地下水; 雨水综合利用,回用与渗透相结合,利用与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水源、营造“雨水花园”。
此外,在雨水调蓄池和雨水湿地内存储的雨水,均可回用于绿地浇灌和道路冲洗,市政取水车也可以就近选取水体,自行取水。
目前,我市建成生态用地占新区的35%以上,城市新区新建人行道和广场透水铺装率达60%以上。一个个“海绵体”的建成,将大幅度提高我市的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和防洪减灾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