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看海绵宝宝,一个细节细思极恐,刷
文
猫叔
最近我陪儿子看了一会《海绵宝宝》动画片,却中其中发现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回想自己的儿子之前的行为,我这个当爸爸的自责不已。
这一集的《海绵宝宝》,开局依旧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两个二货,俩人在家附近发现一颗巨大的珍珠,但不识货的他俩把珍珠当成了排球玩。一条懂行的老鱼发现后,用一车钱换走了这颗超级珍珠。
海绵宝宝有钱之后,肆无忌惮地消费,不管买什么东西就是直接一把钱扔过去,然后胡乱购物,很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也要买到手。平时海绵宝宝只有派大星一个朋友,而现在有了钱,身边围了好多鱼,只要海绵宝宝高兴,就会随时把钱和东西分给这些鱼,在海绵宝宝看来这些鱼就是他的朋友了。
然而钱总有花光的时候,当海绵宝宝再也没有钱给那些鱼时,这些朋友突然消失了,海绵宝宝身边空荡荡的,除了派大星之外依旧没有朋友。
看完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儿子上学期的一些举动。
当时开学不久,一贯抠门的儿子突然提出,要猫叔给全班同学送一次酸奶,被我拒绝后,孩子甚至提出,用自己的零花钱买54套笔记本送给全班同学,美其名曰“为班级做贡献”。
除了这个行为,我还发现,儿子上学时经常要带自己珍藏的寻宝记系列图书和郑渊洁童话系列图书,而且一次要带两三本,每天只能看一会课外书,也只能看一本。
但儿子说同学们很喜欢,都向他借书,于是在书架上,那些原本成套的书渐渐变少,借出去的多,还回来的少,对此,儿子居然全然不在乎,每次问他,儿子都说:借给了好朋友。而猫叔却发现,很少有同学借给儿子东西,甚至一次排练对话课文时,居然没有人愿意和儿子一组。
当一个人像海绵宝宝一样,用财物去维系自己渴望的朋友关系时,那就出现大问题了!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根据人类发展危机,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除了有遗传因素决定的之外,其他都和人的生存发展环境有关系。
我儿子今年10岁,正处于人格发展理论的第四个阶段:“勤奋与自卑”。
勤奋指的是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自卑指的是因没有建立充分的信任感,缺乏自主性或主动性产生的感受。
孩子面临的问题正是如此: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希望通过花钱的方式引起别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