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佳天文图片NASAAPOD中文

年5月14日

土卫七的自然色彩影像

影像提供与授权:NASA/JPL/SSI;影像抯合:GordanUgarkovic

说明:土卫七奇特的撞击坑底藏着什么呢?为了找出答案,绕行土星的卡西尼号无人太空船,分别于年及年掠过这个海绵纹理的卫星,并且拍下一些有史以来最精细的影像。这幅由6张年飞越照片并接而成的自然色主题影像,呈现了这个到处都是陨石坑和表面形似海棉的怪异卫星。在这颗卫星大部分的陨石坑底,有本质不明的的暗红色物质。这些物质看来和覆盖土卫八部分表面的暗色物质类似,但是土卫七这颗冰质卫星或许较容易吸收的阳光热能,于是暗色物质沉到内部。土卫七约公里宽,自转周期混乱,而且密度极低,因此内部可能藏有广泛的的洞穴系统。(Hyperion土卫七;Iapetus土卫八)

年5月15日

克卜勒的故居

影像提供与版权:ErichMeyer(AstronomicalSocietyofLinz)

说明:4百年前的今天(年5月15日),克卜勒(开普勒)发现了规范太阳系行星轨道的简洁数学法则,我们如今称之为行星运动的克卜勒第三定律。当时他住在这栋位于地球.奥地利.林茨市城堡和主城区附近的豪夫窄街上的大屋。不过,确认这是他发现第三定律时居住的屋子(豪夫街7号),则是最近才完成的发现。林茨天文协会的埃里希.迈尔,部分参考克卜勒对月食的描述,才解开了这个历史谜团。作为17世纪科学革命要角之一的克卜勒,他的发现支持伽利略的发现,也支持哥白尼行星是绕行太阳而非地球运行的创见。他证明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克卜勒第一定律)、行星越靠近太阳,轨道速率也会依比率增加(克卜勒第二定律)、以及离太阳越远的行星,绕行太阳所需的时间也会等比率增长(克卜勒第三定律)。

年5月16日

大麦哲伦星系的自转

影像提供与授权:ESA,Gaia,DPAC

说明:这幅影像并非模糊不清。它清楚呈现我们银河系最大的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LMC)之自转。大麦哲伦星系的自转,当初是由哈伯望远镜首先测量到的,此处所呈现的数据则是来自绕行太阳的盖娅卫星。盖娅卫星所量测的恒星位置极端精确,因此后续的量测可以找出先前无法测到的微小自行运动。这张主题影像,呈现了数百万颗昏暗的大麦哲伦星系暗星经过夸大的星迹线。检视这张影像也会发现,这个星系顺时钟自转的中心,是在大麦哲伦星系核心棒的顶端附近。大麦哲伦星系是南天极为醒目的天体,而这个小螺旋星系在和较大的银河系和较小的小麦哲伦星系(SMC)近距离接近之后,形状发生了扭曲。

年5月17日

银河与南天的气辉

影像提供与版权:YuriBeletsky(CarnegieLasCampanasObservatory,TWAN)

说明:在这幅摄于上星期日落后智利秋夜的全天影像里,格外明亮的气辉弥漫在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上方的天空中。这些气辉是如此的明亮,甚至淹没了高悬在阿塔卡马沙漠上空的部分银河。发光的高度和极光相近的气辉,发光的机制是化学反应激发的化学发光。不过,通常使用灵敏数位相机拍摄才能见到色彩的气辉,在这幅影像里却强烈到带着火热的质感。辐射出这些辉光的,主要是位在极低密度大气环境中的氧原子,而在过去数年之中,南半球的夜晚经常出现大量的这类原子。在幽暗的天空里,用肉眼就能轻易看到银河及气辉,不过肉眼无法辨别其色彩。和太阳反方向位在木星冲和银河系鼓核附近的木星,是上面这张影像中最明亮、位在东方地平线(影像顶端)上空的天体。大和小麦哲伦星系则在银河盘面的左下方,南方地平线方向的气辉后方绽放光芒。

年5月18日

雷射导星来袭

影像提供与授权:EuropeanSouthernObservatory/GerhardHudepohl(atacamaphot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