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本想回归小资生活的天后级歌手

年11月19日,音乐大师吴彤特地写了一封《给听众的信》。

为无数等待了19年,期待了19年的我们,娓娓道来他和一首歌的前缘,以及他和徐峥,陶虹,杨坤等人竭尽所能重新录制的一首歌曲的幕后故事。

这首歌,叫《卷睫盼》,由陈琳,吴彤共同录制而成。

出自徐峥陶虹的定情之作《春光灿烂猪八戒》,是这部剧的片尾曲。

和片头曲一样,《卷睫盼》响起的那一刻,总能将我们拉回到这部童年神话剧的记忆里,可不同的是,《卷睫盼》仅有一分半钟的长度,并不完整。

因为母带遗失,陈琳去世,听众对这首曲子千呼万唤的重录俨然已经不可能了。

为此,《卷睫盼》原唱之一的吴彤老师,在征得出品人沈永革的同意和徐峥等人协助下,保留了陈琳的原声,重录了这首曲子,算是给大家的童年,一个还算合理的“交代”。

这首歌的重录,为何如此艰难?

为何在陈琳去世十年后才启动重录?

陈琳的背后,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

这一切,我们都能从陈琳短暂的,宿命般的一生里,找到答案。

01、

“她性格内向心思重,对任何事都很较真”,这是陈琳的第一个伯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经纪人”的王晓京对陈琳的认识。

年,一手抓摇滚,一手抓流行的王晓京,先后录制发行了两张专辑。

一张,见证了中国摇滚乐的兴衰,叫《摇滚北京》;

一张,缔造了一位天后级的流行音乐歌手陈琳,专辑名叫《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陈琳,正是通过这张专辑,通过这首歌,站到了大众面前。

这一年,她只有23岁,刚刚因为男友的牵连而放弃了四川的一切,成为北漂的一员。

而在这之前,她和大多数那个年代走红的歌手一样,也曾经历过颠沛流离,在酒吧驻唱,一边逐梦,一边谋生的日子。

陈琳出生于70年代的,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里,父母都曾经因为特殊时期而被批斗,以至于不得不将陈琳暂时寄养在亲戚家里。

小小年纪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不安全感和寄人篱下的苦闷相互侵扰,渐渐地,她的性格也就定型了吧?

世人总说,90后是最懂得享受,喜欢活在当下的一个群体。

可显然,陈琳是70后的身子,90后的生活观。

胆小,内向,有些懒,享受当下的那种悠闲小资生活,这都是陈琳好友们言语间对她的概括。

这样的她,像极了那些从小就从父母那里找不到安全感和温暖,拼了命想从别处去寻找的普通女孩。

可陈琳的人生,却注定是不可能普通的。

重庆,是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一个城市,京剧,脸谱等艺术传统表演很多,陈琳的父亲,也是京剧的爱好者,作为家里唯一的小女儿,陈琳的父亲往往喜欢带着她出门听戏。

回来后,她总要咿咿呀呀唱一段,玩一玩。

她很有灵气,在艺术天分的加持和父亲常年带出门听戏的熏陶下,早早地便登上了表演的舞台。

别人的6岁,还在玩玩具,吃糖果,追逐打闹,甚至在妈妈怀里纠缠哭诉。

她的6岁,却是在观众的一片喝彩声中,表演完了《杜鹃山》中的《家住安源》。

优秀的人,永远是从小便优秀的。

陈琳15岁那年,就已经极高的成绩考入四川舞蹈学院,成为曲艺专业的一名学生。

年,陈琳以实力过硬的条件,顺利进入四川曲艺团,并成为清音独唱。闲暇之余,也去走走穴,到酒吧里驻唱。

一切,似乎都向着梦想的方向发展。

而这一年,崔健找上了王晓京帮忙奔走协商演唱会场地的事情,开启了他们俩后续的合作,王晓京开始走上了“音乐经纪人”的道路。

这一年,沈永革还在日本的某大学里苦哈哈地一边打工一边上学。

这一年,年仅10岁的张超峰还在上小学。

那时候,谁也想不到,一个四川妹子,一个日本穷留学生,一个北京经纪人,一个湖北的小屁孩,最后会因为音乐,而牵扯在一起。

年,陈琳22岁,放弃了四川曲艺团的工作,受着男友的负累,一路北上,在北京落了脚,在北京的歌厅里当歌手。

当时的苏芮,已经是光芒万丈的台湾著名流行乐歌手,而她,是陈琳的偶像。

在北京苦闷的驻唱日子里,苏芮仿佛成了陈琳的精神力量,她唱的,都是苏芮的歌,模仿的,也都是苏芮的样子。

当然,模仿苏芮最成功的,是如今的乐坛一姐那英,陈琳的声线音色,跟那英也很相似。

陈琳是幸运的,她遇上了一个“星探”到处跑的时代,经人介绍,王晓京在某日也来到了陈琳驻唱的歌厅,并对陈琳的才情大加赞赏。

随后签下了她。

02、

王晓京在用人上面,是有所迟疑的,不爱说话,内向胆小的陈琳,并不打眼。

这时候,王晓京将眼光,放在了刚刚走红的那英身上。

他为那英量身定制了一张专辑,可惜,那英被别人签走了;

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将专辑给他在年创建的“指南针乐队”里的摇滚歌手罗琦,可惜,罗琦没看上。

王晓京这才终于想起自己手中还有一个刚签下,还没出头的陈琳。

抱着一试的心态,他让从未有过录制专辑经验的陈琳录制了流行音乐专辑《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和录制的时候一样,专辑发行,同样也是困难的。

官方出版社对王晓京另外录制的摇滚乐专辑《摇滚北京》看重至极,对陈琳的流行乐专辑却嗤之以鼻。

最后是《摇滚北京》和《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捆绑发行,才让这个专辑,有了面世的机会。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出来后,传遍街头巷尾,一出来,就在重庆打败了蝉联13周的排行榜冠军张学友的《吻别》,创造了万张的专辑销售记录,在当时被称为乐坛奇迹,甚至,这首歌还长期霸榜“东方时空”节目销售排行榜榜首。

陈琳更是借着这首歌,一举拿下央广最佳演唱奖和新人奖,并作为当时唯一一名内地歌手赴港参加第十六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开幕式,获得了当年的“最佳优秀新人奖”。

凭着一首歌,陈琳一跃成为当时歌坛最具盛名的女歌手,这种事业上的高度,即便是那英也无法企及。

可出道即巅峰的无数光环的背后,是陈琳心理上的不自在日渐加深,她从来就不是一个愿意被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