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碧树绿天蓝构筑城市鲜亮底色,南昌大

南昌大步向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南昌日报刘彤

年6月21日《南昌日报》头版

八一大桥高架上嫣红的月季点缀蓝天、城区十字路口红绿灯等待区大片的白晶菊引人驻足、人民公园北侧整墙的翠绿为行人驱散暑气……这是南昌城市绿化工作去年交出的一张成绩单。伴随我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的坚实脚步,南昌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园林绿化特色得以充分彰显,一座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生态之城愈发清晰。

年3月,我市启动江西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这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必经之路。南昌步履不怠,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全力建设滨湖“水都”、生态“绿谷”、美丽“蓝带”,努力把南昌打造成为“山水名城、生态都市”。

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

早在年,南昌市修编了《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年)》,以系统完整性、布局合理性、功能多样化、因地制宜化、实效节约化、差异化、设计节能化、低影响化发展为原则,明确了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以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对市域绿地系统、都市核心区绿地系统、城市绿地、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城市绿地系统特色景观、绿道、树种、生物多样性、古树名木保护以及低影响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并结合南昌市城市建设重点,明确近期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了“揽山拥江、五廊入城、多脉织网”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划定了城市绿线,控制保护城市绿地,不得随意“变色”,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绿化用地比例。

坚持依法保护、依法管理。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涵盖山体、水系、林地、湿地、绿化等各个领域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在全省率先创新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等制度,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城市园林绿地损坏赔偿、长江禁捕等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探索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延伸至乡镇。切实抓好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管控,注重划定城市绿线强化保护管理,市区绿地绿线全部上图公示,有效控制规划绿地,保护了既有绿化成果。积极推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绿化用地指标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确保了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商业区等各类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按规划实施。

一江两岸美如画,“南昌蓝”频刷朋友圈

南昌市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禀赋,构建“一湖三脉,两屏多廊,蓝绿交织,人鸟共生”生态整体格局。以绕城高速和水系为依托,形成内外环状绿带、郊野公园、河湖湿地、城市公园体系,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衔接,完善大面积林地系统,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建设东西向绿廊及环城绿廊-绿楔体系,实现引绿入城。林网、水网,蓝绿交织共同构成南昌人鸟共生的生态格局。

同时,南昌在城市公园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共享绿色福利。“我市着重完善郊野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以及邮票绿地四级城乡公园体系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辟地增绿,建设街头绿地,基本实现了米见绿、米见园的服务半径要求。落实城市绿化用地,修建了赣江市民公园、九龙湖公园、朝阳江滩公园、鱼尾洲湿地公园、艾溪湖风景区、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等多个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高质量综合公园。”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智慧园林股副股长王堃说。

南昌市第33届菊花展

年至年,南昌城市管理部门稳步推进园林绿化提升改造,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梯次打造城市公园、小游园、口袋公园,新建改造提升城市公园66个,其中新建公园45个,提升改造21个,新增公园面积.86公顷,为全市人民呈现了一个个精致精美的公园,绘就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名城、生态都市画卷。

在不伸手向森林要资源,不开山辟地要空间的前提下,我市城市管理部门科学坚持科学且规范的原则实施造景,以模山范水为基础,以江、河、湖丰富的水资源为主线进行园林绿化彩化,推进生态“绿廊”建设。将山、水、城、人、文五者相融,尽显山水人文特色。依托城区周边山体,城市山体公园,全部保留原有植被,体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风貌特征。

截至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其中绿化覆盖面积中适生乔、灌木所占比例满足78.2%;绿地率达4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0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建成区综合公园35个,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0.11。

“节地、节水、节财”,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在城市化不断进程的过程中,城市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水资源短缺等环境承载力逐渐紧张;城市中心区绿地建设滞后;一些地方重复改造、高价建绿、对绿化树种反复更换等存在严重浪费问题。

为缓解这些问题,南昌探索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道路,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

南昌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节约型园林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内容,在《南昌市行政审批局工程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及竣工验收审批流程再造实施办法》《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型技术导则》以及《南昌市城市行道树栽植和养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方针,把“节地、节水、节财”的三节原则作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核心工作来抓。

“在尊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在环境与立面上做文章。”王堃告诉记者,南昌八一大桥高架月季项目和机场路的中间绿化隔离带,将绿化从平面转变为立体,丰富了城市建筑的形状和轮廓,也丰富了市民的视野。人民公园北侧利用地下公交车停车场屋顶建设屋顶花园,建设了屋顶绿化面积㎡,成为南昌首个屋顶农场种植示范区。

万株月季“扮靓”八一大桥

立体绿化既减少了“绿”的占地面积,又能丰富城市空间的色彩和层次、创造生动的装饰效果。同时,还能吸收环境中的热量,降低空气中的温度,从而改善小气候,局部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园林绿化要走好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节水型绿化技术是必然选择,使之从耗水型园林向节水型园林过渡。

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采取雨水回收、中水和非常规水利用等措施,探索建立集雨型绿地。在大象湖工程建设过程中,为强化海绵城市理念,取消使用普通砖设计改为透水砖,取消原彩色沥青而采用透水彩色混凝土的技术措施。据了解,大象湖景区改造采用透水砖.75㎡,透水混凝土㎡。

开源的同时,还要节流。“为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我市加快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方式,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八一大桥上的月季自动滴灌系统实现了大部分时间月季的‘自给自足’,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园林工人的工作量。园林工人只需要通过每日定期巡视,再根据天气植物生长去调整供水时长,确保高架月季的良好长势,让月季可以花开不断。”该中心智慧园林股的王堃说。如今,该高架月季养护已成为节约型园林项目的示范。

行道树穿“冬衣”

此外,市园林绿化中心还致力于成为园林绿化领域的“兵工厂”。该中心园林科学技术研究所近年来持续积极引种新品,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精心的日常养护进行生物学习性观察,进一步筛选出适宜南昌地区气候环境,推广应用价值高的新品种。

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把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多功能性园林美化的材料,或加工成为活性炭等。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修剪后的材料及枯落物,与其将其大量焚烧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不如将其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做好生态修复文章,南昌已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九龙湖湿地公园

最近,英雄城南昌又多了一张国际名片。6月10日,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南昌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座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常委会批准后给予认证的。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全球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的创新举措,旨在促进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

南昌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9.87%,湿地资源禀赋优越,自古就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美誉。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交错;东湖、西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军山湖、青岚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如明珠点缀。年全球开启了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南昌自年正式申报全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此次与合肥、济宁、梁平、盘锦、武汉、盐城共同入选。

南昌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候鸟栖息地。核心区位于新建区的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新区的鲤鱼洲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等鄱阳湖滨湖地带,每年入冬都会吸引各方候鸟爱好者前来观赏。而东湖区扬子洲水域,更有江豚拖家带口扎堆出现。白鹤、江豚这两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南昌结缘,印证了南昌生态环境的独特魅力。

近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也来为南昌锦上添花。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出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年我国将黄胸鹀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现身南昌

此次监测到的黄胸鹀,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的生物多样性,是对我市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的肯定与鼓励。

目前,全市建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5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县级湿地保护区。多层级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较好地保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

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据统计,南昌有冬候鸟种、夏候鸟47种、旅鸟58种、留鸟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9种。南昌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中转站,为全球数十万只水鸟、75%以上的东方白鹳和98%的白鹤提供了越冬栖息地。

江豚的“微笑”

在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山青,水碧,树绿,天蓝,共同构筑了南昌这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接下来,我市将在此基础上,努力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让“城市生态化”成为南昌最亮眼的“名片”。山青水碧树绿天蓝构筑城市鲜亮底色,南昌大步向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迈进,让“城市生态化”成为南昌最亮眼的“名片”。

南昌园林人在您身边

“绿色低碳”在身边,我中心营造节能宣传周浓厚氛围

南昌市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积极打造节约型生态“新”园林

以科研力量助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繁育新品为城市造景“添新彩”

以实干精神书写“共建”春暖,以联合党日接续青年力量

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作者:刘彤

编辑:王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