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华为都在数字化墨菲读书

作者丨刘绍荣壹数字化平台的诞生及影响1数字化平台成为王者在数字化的第一阶段,“平台经济”是各类经济类书籍或商业活动常被提及的话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数字化平台成为王者。一些借助数字化发展起来的产业领袖企业,与传统的线下零售企业不一样,也和传统的线下制造大王不一样,它们成为规模更大的产业控制者。这些数字化平台企业的影响力和规模都远超过去的传统物种。当时,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就有七家是平台化企业,平台经济已然变成了一种主流经济。诸如阿里巴巴、亚马逊,它们的发展非常迅速,其规模的想象空间非常大。2平台王者地位形成之原因为什么数字化的平台企业会形成这么强大的地位?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①无规模经济拐点传统的线下企业,都面临着规模经济的拐点(也称为规模不经济),当它的规模达到某个顶点,继续增加规模,它的平均成本反而持续增加。只有继续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才能实现它的规模增长。而像淘宝、美团这些数字化平台,并不需要去做太多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其增长空间是无限的。所以,一家平台企业天然覆盖了全球、全天候的所有消费者,它的规模经济就没有拐点,这就是数字化交易平台出现巨型企业的重要动力。②无范围经济拐点传统的线下企业或线下交易平台,如国美、苏宁等百货公司,都面临范围经济拐点的问题。简单来说,新品类增加到某个临界点之后,再继续增加新品类,它们就要增加新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范围不经济。而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平台企业,不存在范围经济拐点。比如淘宝,淘宝的产品品类可以突破几千万种,而不用增加额外的基础设施。③网络效应数字化交易平台产生了一个规模成就与价值推动的动力——网络效应。所谓网络效应,是指原有用户的规模数量决定了其对新用户的价值,原有规模数量越多,新用户的参与价值就越大,这就出现了强者恒强的现象。3数字化平台之缺陷在平台革命(或数字化普及)的第一阶段,产生了一些市值极高和交易规模庞大的数字化平台王者。在过去,我们会认为它们是无敌的,没有顶点。但实际上,因为平台的纯粹开放性(对供方和用户两端都没有限制、没有管控),它们也产生了一系列模式上的缺陷。①平台体验不足平台是一个数字化的虚拟场景,虚拟场景与实体场景相比,它的体验性不够,无论是提供VR技术,还是增加图像清晰度,或者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细致程度,但整体来说,很多品类的体验感还是不足的。比如服装,直到今天,在淘宝、唯品会或一些奢侈品的销售平台,其体验性和真实销售的准确性,都不如线下。②平台稳定性缺失由于用户端的流量和供给端的流量都是数字化的,没有壁垒,极易造成平台之间的补贴竞争。平台投入大量费用去引流,在引流的过程中,谁的补贴多,谁的引流能力就更强。这时,网络效应产生了抵消效应,一个拥有更大投资规模的后进入者,通过在补贴上投入更多资源,就能吸引更多用户。③平台的蚕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深化,一些传统的领袖企业也开始做平台化。它们在供给端有良好的控制,使其不仅能够做好平台,还能提供优质的产品,这样,它们对于平台流量就会形成蚕食或分流。④平台噪声平台噪声,也称为平台的负网络效应。相对于平台的正网络效应,负的网络效应随着用户增加,平台在供给端产生欺诈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其低壁垒的进入门槛和在线注册的模式,其中必然混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或诈骗。这一系列虚假信息、产品或者服务随着用户规模越大,噪声就越明显,其欺诈的可能性也在指数级增长。所以,负网络效应与正网络效应是同步增长的。这种因为平台的监管能力和动力的缺失所造成的平台噪声,也深度影响了大部分平台的成长。贰交易平台的未来进化一个纯粹的交易平台,虽然其成长非常快,用户规模和估值也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但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如果它想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入产业链的供给环节,去控制或者优化它的供给,由供给侧改善产业本身的格局。于是,它开始了一系列的进化,主要有三个重要举措:1平台稳固——强化匹配机制用户规模越大,匹配越难。虽然有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当一个新的用户进入像淘宝这么浩瀚的海洋,如果没有不断进化的匹配机制,新用户很难在商品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要让普通用户在平台找到他所需要的商品,就必须强化一系列的匹配机制,对用户形成一系列标签,对用户搜索行为进行优化。这需要发展一系列的技术,构建策展(筛选并展示)的工具和个性化的工具,减少平台不对应、盲目的匹配。2平台增强——构建基础设施在用户端,让更多用户能够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和需求,推动产业进化。同时,构建用户消费的基础设施,使之能够发挥好商品本身的潜质,精准地消费商品。在供给端,开始进入产品的生产环节或者供应环节,优化产业链的供给状况,比如产业中的虚假信息、假冒伪劣的状况。所以它们会深入产业,投资一些基础设施,然后赋能产业中的创造者,尤其是产品生产者,让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商品或服务,去服务好平台的用户。与此同时,推动产业的供给格局或交易格局,实现产业再造。3平台网络——增长互补模式①开发互补性产品与服务这些平台会开发更多的互补性产品与服务,让产品的边界更广泛,让用户在平台能够买到更多东西。例如,原来卖家具的平台,已经开始涉足到家装及设计,甚至逐渐切入到房地产领域。原来销售房地产的平台,也开始去销售、开发装修服务或家居的搭配服务。通过围绕顾客的整体需求开发互补性产品,让他们在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能够获得一站式的便利性。②引进和强化内容社区内容社区的分享,会大幅提升两端参与者在平台中获得更好价值的能力。③极致需求的解决方案形成极致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大部分交易平台进化的方向,在未来会形成围绕单个用户需求的定制化方案。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投资、进化,这些交易平台从传统的数字化交易平台模式进化成为产业赋能平台的生态模式。案例:贝壳的进化贝壳是从链家进化而来的平台企业。链家原是自营房地产的销售商,收购了很多房地产的交易公司,有了大量的中介房产人,转型做成了贝壳。外部的经纪人、经纪公司都可在平台发布房源,同时,外部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寻找房源。最后,它变成了一个交易平台。贝壳把链家时期积淀的一系列产业能力转变成了贝壳平台赋能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楼盘词典。如果平台上的经纪人要输入虚假房源来吸引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8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