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花成金中国妇女报科技日报点赞昆
今日(9月8日),科技日报、中国妇女报刊发文章聚焦昆明鲜花产业与“小康之路”。
今天(9月8日)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滇”花成金边陲小镇打造“美丽的产业”》的文章,报道了昆明斗南鲜花小镇和晋宁的小康之路。
以下是报道详情
↓↓↓
“滇”花成金边陲小镇打造“美丽的产业”
如果你是个爱生活,爱花的人,那你一定不能错过斗南。
中国的鲜花在云南,云南的鲜花在斗南。
年,一名村民把从外地带回的剑兰花种球试种在自家的三分责任田里,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斗南人用“一枝花”打造出了一份“美丽的产业”,走出了一条“花田-花乡-花都”的致富之路,并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如今,这条鲜花铺就的小康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沧海桑田从花田到花都的改变
在斗南,除了每晚8点不见不散的夜市交易外,每天下午,昆明国际花卉交易拍卖中心都会有一场场紧张激烈的鲜切花拍卖。七夕前,这里的鲜切花交易进入白热化,拥有个席位的大厅座无虚席。在大厅的一角,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见到了电子交易中心拍卖师——“90后”女孩张瑞婷。
“我们这里是实行荷兰式降价拍卖。这几天,最抢手的是红色系玫瑰,价格也较以往出现不同程度波动,新品‘卡布基诺’5元一枝,一共拍出枝左右,另外像‘卡罗拉’‘传奇’‘高原红’也很受欢迎”,张瑞婷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两眼紧盯着前方的交易大钟,同时按下手中的按键。
中国云南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胡超摄
拍卖中心是斗南花市的核心,不仅是连接消费者和农户之间的平台,也是集花卉拍卖、花卉标准制定、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基地。在这里,每笔交易达成一般不会超过4秒,所拍产品远销东南亚及周边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瑞婷说自己赶上了斗南花卉快速崛起的大好时机。年,“斗南花花世界”建成并投入使用,张瑞婷成为一名花卉经纪人。5年的时光,张瑞婷业务精进,且已跻身年收入超过十万的人群行列。
这一切在张瑞婷父母那个年代几乎不敢想象。张瑞婷的家就在呈贡区斗南街道江尾村,距拍卖中心一步之遥。在20世纪90年代,张瑞婷父母和村里人开始种植玫瑰、康乃馨、百合,当时种出的鲜切花从地里采收后,要靠家里人肩挑手提、用自行车驮或用小板车拉到当时的“马路市场”销售,当时一枝康乃馨价格不会超过两角钱。价格低,损耗大,销售也就限于当地附近。
从那时起,30多年里,从最初的仅有0.3亩花田,到整个村亩地全都种上了鲜花;从不到50米长的马路市场到占地16万平方米的场馆和两个拍卖大厅,从地摊买卖到拍卖中心里每天万枝、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鲜切花交易,从小渔村到亚洲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斗南村的变化翻天覆地。
年,通过花卉交易服务带动的供货商和农户达3万户,户均增收元,斗南村家家有车、户户有房,村民过上了像花一样的美好生活。
“花事业”成为“郑和故里”的幸福快车
“我们宝峰喜事多,鲜花卖到了国外,百姓生活发展快,生活过得乐哈哈”。不久前,在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宝峰街道韩家营村米花园艺公司大棚内,宝峰小调非遗传承人村民张建翠的歌声唱出了村民通过花卉产业走上小康路的心声。
晋宁有着“滇国古都”“郑和故里”和“云花之都”的美誉。
“中国的鲜花,10枝有7枝出自斗南。斗南的鲜花,10枝有7枝出自晋宁”。
年,晋宁宝峰街道韩家营村就引进了第一家花卉种植企业,之后,花卉产业逐步成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支柱。
韩家营村主任韩运华告诉记者,在晋宁区,有超过半数的家庭都在从事“花事业”,整个村从事花卉种植的妇女有多名。张建翠家10年前把菜地改成了花田,种上了玫瑰、康乃馨和绣球,到年,全家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比种蔬菜翻了几番。
年,韩家营村建起合作社,合作社一手连着市场,一手牵着农户,实现了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不仅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基础上,提高了农产品效益以及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擅管理、会营销的种田好手和市场能手。农妇段文英一家加入合作社后,种的玫瑰花在销量和产量上有了保障,当年段文英家的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如今,韩家营村花卉种植业年产值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年元增加到年的1.万元。随着花卉产业迅速崛起,当地花农搭上了通往小康生活的幸福快车。
直播网红成为新一代小康追梦人
“看一下,这枝叫‘六出花’,这种花种植简单,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花期长达一个月。初看起来不起眼,开出之后满屏绽放,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眼前正在做直播的女孩叫毕茜茜,头戴鲜花花环,身着蕾丝边裙衫,活脱脱一个六出花小仙女。
随着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花卉从业者从“幕后”走到“台前”,为花品代言。
毕茜茜从学校毕业后继承父业,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承包基地种植“六出花”、“优加利叶”、玫瑰等鲜切花。近年来开始尝试做直播。凭借着自家鲜花过硬的品质,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粉丝”,也为自家的产品打开了销路。
她告诉记者:“传统购花渠道多来自线下,消费者买一束鲜切花不仅需要支付运费、批发商的加价,还要承担花店租金、人工成本等。而鲜花电商模式的介入,直接对接花农与消费者,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和花材。”
熬过前段因疫情带来的销售低迷期,近两个月来毕茜茜一边打理基地的种植,一边连轴转做直播。她告诉记者,自己目前正朝着年底20万元的收益目标努力,未来,她的目标定位是年收入百万。
而在晋宁宝峰街道的一家多肉植物网络展播基地,每天都会有许多网络主播蜂拥而至。展播基地与90多家农户签约合作,展出的品种有多个单品,万盆多肉植物。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日均销售额大概在3万元以上,到9~10月旺季,销售额可达10万以上。
数据显示,年,中国鲜花电商行业总体市场规模为.1亿元,随着消费习惯的养成和冷链物流配套体系的完善,预计年市场规模将接近亿元。目前,我国鲜花消费仅占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40%~60%,相关预测显示,近5年内,我国的鲜花消费还有无限的释放空间。
《科技日报头版连发两篇“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重点稿件——《七彩云南小康生活“彩”起来》以及《小康路上,他们用鲜花成就梦想》,报道昆明市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全面小康的特色亮点。报道指出昆明运用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路径走向高质量小康,赢得金山银山;此外,疫情之后,花农们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在各方的努力下,云南鲜花行业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花农日子越过越好,小康生活红红火火。
以下是报道详情
↓↓↓
七彩云南小康生活“彩”起来
起来红彤彤的元谋西红柿、银山般的通海萝卜丝、“金果子”漾濞核桃、占全国市场七成份额的斗南鲜切花……阳光下,千里沃野年年丰产。高原特色产业,点染着云南4万各族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七彩底色。
滇池、洱海、抚仙湖等9大高原湖泊水质日日向好;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区域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世界水准的高品质疫苗从玉溪下线,守护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健康;滇中新区成为绿色发展的“磁石”;占据全国蓝宝石LED衬底半壁江山的蓝晶科技,刷新“云南制造”的历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笑容绽放,眼界向远,走向小康的云南人民也更加自信。
高原特色产业,点染小康生活底色
秋天的云南,大大小小果园里石榴红了,在视频平台上助农直播的“丽江石榴哥”金国伟更红了。
到丽江古城来的国外游客,都要到火一般的心肠、操一口流利英语的“石榴哥”身边打个卡。
“刚刚50分钟,接了2万单。亲人们,备齐货就发出!”“如果水果、红糖不够好,我不会掏心掏肺介绍。”主播激情溢出屏幕。
8月30日的年石榴节上,“石榴哥”团队再次刷新纪录,直播成交20万单,销售超吨,金额破千万元,带动千百个种植户的石榴旺销。
旺销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数不胜数。
在玉溪,以杨卫率领的通海高原农产品营销团队为代表,把当地名产萝卜丝远销到日韩,把荷兰豆、甜豆、紫甘蓝、西兰花等时蔬源源不断销往东南亚诸国,架构起农业外向型发展的格局;
在大理,“理工男”李斌回漾濞彝山光明村,改良核桃新品种,云新早熟、紫米核桃、漾杂核桃……挂果率高,单价高;手把手教父老乡亲开网店、玩直播,还原优质农产品的价值,百年古树漾濞核桃在上海卖出往年3倍的价;
在斗南,云花“花魁”高荣梅管理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稳坐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花拍市场“交椅”,每天拍出全国市场七成份额的鲜切花。百合、玫瑰、洋桔梗、郁金香……花农账户的数字天天增加,高品质“云花”装点着国人的小康生活。
年以来,云南着力发展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生猪等重点产业,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
“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1%,比全国高出6个百分点,农业在经济发展当中的‘压舱石’作用凸显。”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胡波说。
绿色发展,赢得了金山银山
今年85岁的张凤祥老人,曾是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沙堤村的老支书。“年轻时,村里有的是打鱼的好手,门前滇池里,样事(什么)鱼都有!”20世纪80年代后,滇池蓝藻疯长,鱼虾种类和数量锐减。“水臭了,打的鱼也不好吃。”
渔村不再打鱼,家家种起了蔬菜、花卉。但随着高原湖泊治理深入,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临湖不宜再用大水、大肥种植蔬菜、花卉。张凤祥和大伙儿再次做出改变。
“拆除大棚,改良土壤,统一选点育苗,统一义务插秧,养谷花鱼,为保护滇池,我们搞原生态水稻!”村民席宝昌说,近年来,蓝藻退了,滇池水质好转,农民丰收节、沙堤鱼米节、滇池开渔节、生态农业摄影、捞鱼节……滇池流域的农耕文化得到了传承;农家乐、特色餐饮、生态养殖搞起来,沙堤村人守住了绿水青山,还赢得了金山银山。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云南正加快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只为9大高原湖泊水更清、流域内百姓的日子更甜美。
在玉溪澄江,我国最大的Ⅰ类水质淡水湖泊——抚仙湖畔,鲜花成带,芦花起舞,水碧沙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起来,马房村、小湾村、矣旧村、吉里村……一个个小村,家家开窗见景。
“这里是澄江的观景台,昆明的后花园。高起点统一策划运营,环境好了,村民心情舒爽,来‘打卡’的游客也应接不暇,节假日特色民宿一房难求。”澄江市右所镇组织委员高冬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小湾村为例,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
高质量发展走向高质量小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在云南考察时,谆谆告诫当地的干部群众。
产业结构在变,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是路径。
“十五年磨一剑。年,我们终于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让国人用上了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玉溪沃森,国内领先、符合欧盟标准、国际一流的11万平方米现代化生物制药车间,洁净,透亮。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公司董事会秘书张荔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坚持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导向,沃森生产技术工艺与装备与欧美跨国公司同步,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从数字化向智能制造和工业4.0迈进。目前已有7个疫苗产品投产,实现每年产能1亿剂;2价、9价宫颈癌疫苗等产品呼之欲出。
“怀揣让人人生而健康的梦想,我们要让中国孩子用上与发达国家孩子同样多、同样好的疫苗!”玉溪沃森董事长黄镇说。
传统优势产业萌发新花,新兴产业多头并进。水电铝、水电硅产业链水平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提档加速,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云南在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5大领域发力,云南滇中新区正成为绿色高端制造业集群的新高地。
5年来,七彩云南画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上扬曲线: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由年的第24位,上升到年的第18位,平均每年“晋升”1位。
小康路上,他们用鲜花成就梦想
花卉产业是昆明市晋宁县宝峰街道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仅在韩家营村,就种植非洲菊、多肉、绣球、百合等1.21万亩,实现年产值约1.56亿元。
“宝峰鲜花两万亩,农民种花那个来致富;鲜花出口销量多,科技创新来引领……”眼见着大棚里一团团绝艳的鲜花开得正盛,在昆明市晋宁区宝峰街道韩家营村,张建翠即兴唱起当地的宝峰调,畅谈自己的小康生活。
“全国10枝鲜切花,7枝产自云南”“云南10枝鲜切花,7枝产自晋宁”。在晋宁,超过半数的家庭都在从事“花事业”,他们是鲜花路上的追梦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云南鲜切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花市停业、鲜花拍卖暂停,整个鲜花供应链几乎停摆……
但这些可爱的“追梦人们”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在各方的努力下,云南鲜花行业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花农日子越过越好,小康生活红红火火。“
十九般武艺”来卖花
云南是一座花的国度。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海拔、气候条件,让云南与非洲肯尼亚、南美洲哥伦比亚并列世界三大最适宜花卉生产地区。
斗南花卉市场黄喆春摄
走进初秋的昆明,鲜花的身影无处不在。斗南花卉市场声名在外,每晚8时准时涌入市场的人潮俨然成了一道风景;仅晋宁区一地就年产鲜切花40亿枝,综合产值近29亿元;在亚洲最大的拍卖市场,个交易席位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卉商人在此交易……
鲜花承载着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80后云南汉子韩刚就是其中一员。在韩家营村四组,韩刚种出来的绣球花有口皆碑,还带动了周围20多户村民一起种植绣球花,总面积差不多亩。
疫情以来,花卉需求、供给两方面都遭受了打击。原本绣球鲜花怒放、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的日子,却成了鲜花滞销在地、村民愁眉苦脸的时节。
“就算拿出19般武艺,也得帮村民把花卖出去,这就是我的梦想。”坚定了这个信念,韩刚跑市场、找渠道,最后找到了网络直播带货这个办法。通过朋友介绍,韩刚邀请了许多网红到村子里,发起了爱心助农活动,充分利用自己弹唱的才艺直播带货,为绣球花代言、为韩家营村代言。这次成功的直播,带动了不少网红到韩刚这里进货,或者直接到基地里面直播,截至目前,在直播平台上共销售了余盆绣球花。
“价钱肯定很便宜,但起码帮大家收回了一些成本。”回忆起那段日子,韩刚的脸上终于有了些笑容。
同样积极自救的,还有90后姑娘毕茜茜。她曾经是一名高铁乘务员,梦想着能建一所希望小学。年才回家创业的她,迎头挨了一棒。花市停业。“只能眼睁睁看花烂在地里。”毕茜茜说。可是没想到,自己随口的焦虑,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点赞和评论。她灵机一动,是不是也能在网上卖花呢?整整一个月,她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直播卖花,不但自家花有了销路,附近的邻居也纷纷登门“取经”。“可能是大家没见过这样便宜的花,在北京、上海卖10元、8元的花,我们只卖一两元钱。”
如今,毕茜茜认识到了直播平台的厉害,她也报名了相关部门组织的直播、网络营销培训,希望把直播做得更好,更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市场回暖花农的小康路越走越宽
帮助花农们的,不只有直播平台。在疫情期间,花卉交易的撮合平台花易宝得到了许多花农的认可。“通过线上,我的花卖到了新疆、上海、广州等地,价格比现场对手交易好。”昆明市官渡区矣六甲村一社花农李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还不用去花市占位、送花,轻松了不少。”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总经理高荣梅说,作为公共交易平台,他们为花农提供了资金上的补贴,减免了部分交易费用,并联合各大银行,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帮助花农快速恢复生产。
“从交易量上看,4月的交易额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0%;5月在母亲节等节日带动下,交易均价、交易额、成交率等关键数据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所以我们很有信心,未来的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好。”高荣梅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科技日报掌上春城
原标题:《“滇”花成金!中国妇女报、科技日报点赞昆明小康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