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傻白甜演成智障,才是对偶像剧最大的
这几天有个热搜,问的是#国产剧水平倒退了吗#。
仔细想想,其实这几年的国产剧并不缺佳作,历史剧如《红色》、《觉醒年代》,悬疑剧如《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主旋律电视剧如《人民的名义》、《山海情》,都市现实题材也有《都挺好》、《小欢喜》等。
但只要一涉及谈情说爱的偶像剧,不管是古装、玄幻,还是民国、现代,烂片就层出不穷。
剧本当然是个大问题,但演员门槛越来越低也是事实。千篇一律的扑克脸霸总和五官乱飞的无脑傻白甜充斥屏幕,让偶像剧成了低智和低质的代名词。
曾经云姨也以为,演傻白甜是最不需要演技的事。直到前几天重温《微笑pasta》才发现,原来王心凌当年之所以被称为“甜心教主”,除了颜值之外,更有演技的加持。
曾经的傻白甜,观众看到更多的是甜,从什么时候开始,傻白甜只剩下了傻?
1
甜,是当年台偶剧的魅力所在。
在《微笑pasta》里,王心凌饰演的成晓诗出生在一个乌托邦般的家庭——她有相爱的父母,开明又和蔼的爷爷,爱捉弄妹妹的哥哥和没有心机的大嫂。
他们没有金钱羁绊和现实的勾心斗角,只会在家庭成员需要支持时挺身而出,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也让成晓诗养成了善良、开朗、一往无前的性格。她会大大方方背着龟壳跑马拉松,也会在被学长侮辱式拒绝表白三年后继续尝试。就算是面对情敌,也不会用恶意对待。
有人觉得,成晓诗就是个傻白甜,既没脑又圣母。但分析剧情,她的所有行为都是有理可依的。
背龟壳跑马拉松,是因为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她想要坦然接受之前跑最后一名的自己,并坚信这样才能和龟壳说再见;
屡次表白被拒仍不放弃,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自信,她相信学长只要吃过她做的便当,就会愿意了解自己从而喜欢上自己。这样的自信,源自从小鼓励式教育的家庭。
至于对女配的态度,是因为她清楚自己的立场只是何群的冒牌女友,也看清了Rita爱的是阿哲。因此她虽然会吃醋,却不会将对方想象成恶毒的情敌。
成晓诗是个傻白甜,但她不是没脑子,对于世界的善与恶,她有自己的判断和感受。
虽然笑着接受,但她知道背着龟壳跑步是丢脸的,所以在何群提出要陪她一起跑时,第一反应是拒绝;
和何群出席新片鉴赏会,没想到经纪人为了博眼球还请来了情敌Rita,面对媒体的重重围攻,以及三人难堪的处境,成晓诗也会用自己的智慧为大家解围。
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微笑pasta》的剧情有很多漏洞,但在成晓诗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却合情合理。王心凌的演技,更为角色注入了灵魂。
与何群相处时,她展现的是最自我的状态,会生气、会大笑,有依赖也会斗嘴;
与何群的父母见面,她是有家教有礼貌的乖女孩,会诚实回答长辈问题,但该保守的秘密,一个字也不会透露。
《微笑pasta》有很多夸张的剧情和奇怪的脑洞,比如成晓诗会幻想各种与何群决斗的场面,但王心凌的表演绝对不是一味夸张地憨傻。
她与何群的斗嘴日常几乎贯穿整部剧,斗赢了会欢呼庆祝,斗输了又嘟嘴气呼呼。不管是哪种表情,都能看出她把握的度,是小情侣间的嬉闹,不是傻子间的精神病院日常。
有意思的是,她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抠手指的小动作,每当遇到不开心或是无法解决的事,她就会转身抠手。这试图逃避现实的样子,简直是不少人的内心写照。
而最让人意外的,是王心凌的哭戏。
虽然是外向型的性格,但她的哭戏仍是成年人的收敛。
看到何群被Rita强吻,她眼角耷拉,嘴巴憋着又忍不住颤抖,想要捂着嘴不让自己哭出来,眼泪却控制不住地往下掉;
跟何群吵架后委屈地跑回家,爷爷的担心让她的坚强瞬间破防。本来还忍着伤心,扑到爷爷怀里才终于释放悲伤,任由眼泪流下来。
相比外放型的大哭大笑和所谓的“演技爆发力”,有时候收敛型的演技才更有感染力。
2
明明剧情浮夸又脱离现实,但为什么当年能追得如此真情实感,原因之一就在于演员们演得认真,真到令观众相信。
著名傻白甜袁湘琴,一场和直树吵架的戏就把哭戏演出了层次。
从一开始的默默哭泣到逐渐冷静,又在看到直树后感情失控,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歇斯底里的崩溃,但散发的委屈感更让人可怜。
《命中注定我爱你》中,病床上的欣怡刚得知孩子没了的瞬间,脑子是懵的,只知道呆呆地流眼泪。听到纪存希的声音才终于回过神来,情绪失控大喊着“我的小孩子没有了”。
这种意外流产的真实反应,再对比某女星的演技,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也是如今很多年轻演员的通病,要么面无表情,要么五官乱飞。而她们对于傻白甜唯一的理解,就是傻。
傻子表现一:爱瞪眼。
她们用瞪眼表达惊喜;
用瞪眼表达愤怒;
用瞪眼表达恐惧......
最可怕的是,你根本无法从他们五花八门的瞪眼中分辨不同的情绪,因为每一种看起来都不太正常。
傻子表现二:大喊大叫。
如果说成年人的世界里,在马路上碰见陌生人歇斯底里说话的概率是1%,那么在偶像剧世界里,男女主角当街嘶吼的概率就是%。
于是问题来了,你能看出吴谨言的以下表演,想表达什么情绪吗?如果你没看出来,那一定是因为你没理解笑着哭喊这种深奥演技的精髓。
当年,宋茜也曾靠“电梯惊魂“般的演技被嘲讽出圈,但当她学会表情控制,演技立刻就上了一个台阶。
傻子表现三:摇头晃脑。
唐嫣的表演就很有她自己的风格,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该表现痛苦、惊吓等大的心情波动时,你无法在她脸上找出一点波澜;
但要表现可爱、天真等内在性格,那她就要你好看了。
你看她和吴谨言摇头晃脑的样子,像不像两个无忧无虑的车载摇头娃娃呀。
3
很多人说,如今的年轻演员之所以演技差,是因为后选秀时代,大批流水线爱豆涌入偶像剧市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这确实是原因之一。
回看近几年的偶像剧,选秀市场输送了大量“人才”。男爱豆演霸总,女爱豆演傻白甜,别管剧本身的品质如何,演员自己就自带流量。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当年演台湾偶像剧的演员,也有不少是歌手出身,却并不妨碍他们演好角色。
选秀出身的演员如杨超越、李易峰等,虽然也曾因演技差被不看好,但在后期也有好好沉下心打磨演技。
杨超越在《理想之城》的表现,即使放在孙俪、赵又廷等专业演员中间,也没有拉垮和违和感;
李易峰的《动物世界》,演技也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主创人员对“偶像剧”三个字的轻视,以及对看“偶像剧”观众的轻视。
他们从一开始就否定了偶像剧的深度和价值,傲慢地认为自己掌握市场喜好,觉得只要工业糖精给得足,就算剧情狗血、台词粗劣、演技敷衍,观众仍会照单全收。
恶性循环下,偶像剧成了电视剧市场的最底层。
流量演员们也只是把偶像剧当做入行的敲门砖,导演让笑就大笑,导演让哭就狂哭。他们无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不相信自己演绎的角色。
当主创把偶像剧当做闹剧,观众又如何能真情实感地走入剧情。
就在今天,《司藤》的原著作者尾鱼还发文吐槽,表示无法接受影视方对自己小说的魔改。
每当尾鱼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都会被片方以“你不了解市场”、“你不是专业的”等理由驳回。可是现实情况是,一部小说能够被大量读者所喜爱,但当它被影视化,却被全网吐槽。
那么,到底是作者不了解市场,还是片方不了解观众?
或许片方眼里的市场,就是一个全员无脑的市场。观众无脑,所以角色和剧本也无需有脑吧。
同样是拍偶像剧,台湾从20年前的《流星花园》进化到了如今的《想见你》,而内地却一直倒退,这又何尝不是傲慢的代价。
END
文:云宇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吃瓜、看剧、品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