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经理人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亟需解决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将职业经理人市场进一步孕育壮大,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同时,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一、中国职业经理人人才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职业经理人已悄然成为推动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是企业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主动的关键。然而,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并没有出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阶层。
随着市场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不断攀升,人才供给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职业经理人存在普遍性短缺与结构性短缺问题,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因此,职业经理人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社会宏观层面来看,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人才评价和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欠缺,中央对职业经理人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信用体系有待建立。
1.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职业经理人市场缺失,无法支撑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企业的推行。
当前,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市场机制仍然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多采取内部培养的方式产生职业经理人,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也因缺乏成熟配套机制、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导致职业经理人无法合理流动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中国职业经理人人才评价和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
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诚信评价等社会化支撑欠缺,无法为企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提供有效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对职业经理人的配置力度,制约了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上现有的测评机构良莠不齐,多以盈利为目的,无法保证评价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一方面需要国家完善保护职业经理人权利的法律法规,成立权威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机构;另一方面需要科学规划和系统协调,促进职业经理人市场的自由流动,使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回归纯粹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本质属性。
3.中国职业经理人相关法规不完善
有效的监管制度是保障职业经理人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国内对职业经理人的定义还不统一。同时,尚未在法律中对职业经理人予以明确定义。
目前《公司法》等法律制度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与制约没有进行相应的立法规范,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利益的保护和职业经理人行为的约束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很难正确引导社会和企业规范双方的行为。严重制约了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4.中央对职业经理人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对职业经理人的政策支持包括引进、使用、选拔、培养、奖惩、社会保障等多个环节。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省(区、市)不断推出国有企业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政策指南,优化和加速推进国企改革的进程。但力度仍然较小,覆盖面窄,不能满足我国职业经理人快速发展的需求。
从目前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来看,一直处于探索和试行状态,效果也差强人意。
5.职业经理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职业经理人的信用体系包括个人信用和职业信用。在西方国家,对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有效约束,就是行业组织的披露制度和档案记录。但在国内,至今没有这样的组织和相应的制度形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力量,导致职业经理人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阻碍了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一个信用缺失的大环境中,企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会由于和应聘者之间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导致选聘风险增加。
三、企业微观层面来看,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职业经理人的选人与用人、评价与激励、退出、约束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1.公司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有待提高
完善有效运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但一部分企业仍未真正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职业经理人工作职权独立性受限,无法自主经营,经营管理能力因各种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
加之专业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导致职业经理人入职企业一段时间后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市场化引入存在困难。
2.职业经理人的育、选、聘、用、管、留、退出、激励和约束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职业经理人通过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完成企业和经理人的双向选择,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化配置。而契约化管理是实现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的关键。在产生职业经理人的方式上,多数企业普遍选择内部培养,没能真正实现将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相结合的最理想状态。
同时,受企业的前置制度不健全,职业经理人配套管理机制不完善,中长期激励不足,契约化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职业经理人制度无法有效落地,制约了职业经理人充分发挥其经营管理方面的才能。
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公室(cpmclub.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