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从辉煌到落魄,什么样的经济周期

北京湿疹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

关于经济学家是如何把一个国家搞到走向灭亡的,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很多的实例,今天咱们就从法国的一个经济学家约翰·劳身上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导致当年的法国几乎破产,而当年法国的老百姓又是如何痛恨这位经济学家的。

相传法国有位名叫约翰·劳的花花公子,自小便在自己老爸的会计行里面学习银行业务,在此期间,也积累了一肚子的数学才华。

年,劳的父亲去世,从此,17岁的劳便开始自己打理银行和金匠业务。

虽然,靠父亲打下的江山也能过得不错,但是,约翰·劳欲望太多,小城镇已经承载不了他的梦想了,于是他便独自前往伦敦,开始启用他的数学天赋。

约翰劳的数学才华不仅在赌场拍上了用场,让他在赌桌上赢得了相当可观的一笔钱。同时,随着他在赌场屡战屡胜,他的名声越来越被伦敦的“行内人”所知,当然,在一大群崇拜者中,女士们更是格外突出。

但是,这种光鲜亮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他就受到了上天的惩罚,连续输几局以后,劳只能抵押房产来还赌债。可偏就这个时候,他又惹了别人的女友,最终当这位女生的男友威尔逊提出决斗时,他竟然也接受了。

其实,劳与威尔逊的决斗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精彩,因为决斗当天,劳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将威尔逊的误杀了,最终,这位年轻人便开始了逃亡生活。

在逃亡的日子里,劳除了多数时间在研究他所在国家的财政、贸易及货币与银行方面的业务以外,其他时间他都在赌场里打发。

29岁那年,劳终于返回了自己的故乡爱丁堡,并在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册子《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

在这个册子中,劳讲述了几个如何挽救处于货币严重短缺困境的方法。为了阐述他论点中“货币供给可以解决经济不景气问题”,这个小册子的大概中心意思:

扩大货币供给量能够降低利率,而且,只要国家以全部生产能力运行,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同时,他还提出了另外一项建议:

在苏格兰建立一家“土地银行”。银行可以发行价值不超过国家所有土地价值的银行券。同时,持有银行券的人除了可以获得利息之外,还享有在特定时间将银行券兑换成土地的权利。

劳的小册子一经印刷,马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批评的,也有支持的,但是,最终大部分议员还是拒绝了劳的这个方案。无奈,劳只能又回到欧洲大陆重操他赌博旧业。

直到年,挥霍无度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劳的朋友菲利普·奥尔良作为7岁国王的叔叔登上历史舞台,劳才终于有机会在经济领域大展拳脚。

彼时的奥尔良大公对银行等财政问题一窍不通,当他登上台后,才不得不开始面对这些,比如:由于老国王路易十四的挥霍无度,把财政预算都用在了他对珠宝与宫殿的兴趣上,最终导致大公在辅佐新王时,法国的财政已经摇摇欲坠:

国家债务高达20亿里弗尔

而年财政收入仅仅只有1.45亿里弗尔

付息之前的年支出是1.42亿里弗尔

付息之前的盈余仅有万里弗尔

20亿债务,大部分是从私人银行家借的,但是,这一笔欠债,光利息每年就得万里弗尔。就当时大公接手的情况来看,别说还债,还息都是个头疼事,更别说每年必备的开支。

就当时那种局面,如果按照古代欧洲的传统,大公只有几个选择:要么宣布破产;要么搞大规模征税;不然就搞硬币缩水(先把所有的硬币收回,然后再用含金量更低的新硬币替换);更或者出售垄断特许权;再不然就查抄腐败政府官员的财产。

最终,这位新晋升的奥尔良大公选择了硬币缩水与查抄官员财产。但一顿“猛药”下来,实现的总收入也只有1.5亿里弗尔,还不够两年的利息支出。

摄政第二年,大公找到劳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彼时年已44岁约翰·劳靠“旧业”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富豪了,当大公求到如何对症下药时,劳还是往昔那话:

要繁荣,就需要纸币,而且这种纸币还应该是硬通货,不贬值,不缩水。

除了纸币,还得设立一家银行来管理王室的收入,这家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要完全由贵金属或者土地作为支撑,也就是改良的“土地银行”

最终,大公高兴地同意劳的建议,并全力让劳着手办理。

年5月5日,一家名为劳氏公司的银行创立了,该银行宣布:“所有税收都要用劳氏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缴纳”,自此,法国由过去的硬币交易,转向了纸币。而如果有人想要买劳氏公司的股份,就必须用25%的硬币和75%的行政债券来支付,这个行政债券,就是当年老国王路易十四为挥霍无度乱融资发行的债券。

同时,劳氏公司还规定,除了自己发出去的银行券可以“见票即付”(只要持有银行券的人来劳氏公司,都可以足额兑换硬币),他的银行券还可以兑换旧币,哪怕政府采用缩水硬币,劳也会按原始含金量的硬币进行支付。

有了劳的银行信用和大家对信用的信心,纸币很快被大家接受。最初纸币交易价格为里弗尔。很快,当纸币的推动将法国当时的贸易和商业带动起来后,市场对纸币的需求与日俱增,劳氏公司也在法国不同地区开始扩张,仅仅一年时间,也就是年,劳氏公司的纸币价格用硬币计价就上升到了里弗尔。

纸币的问题解决之后,劳的第三步就是“密西西比计划”:劳提议法国大公同意设立一家公司,且这家公司还可以拥有与两个殖民地进行贸易的垄断权(两个殖民地:年法国政府占领的密西西比河与路易斯安那州)

设置这个公司以后,公司可以公开出售股权,但是,大家如果想要买这个公司的股权,就必须用当年老国王路易十四搞出来的行政债券购买,这样,法国国家的债务就可以立即消失。

特许权的解决方案落地以后,新公司的利润大增。紧接着就是大规模资本运作:增发公众股票、对外宣称公司的预期红利、激起认购热潮、人们纷纷排队购买公司股票,超额的认购伴随的是股价飙升,在自由市场上,股票价格甚至超过了发行认购价格的10倍。

在这一波热情中,劳和奥尔良大公并没有停下脚步思考这一路的方向,反而在大众的激情中,又增发价值15亿里弗尔的股票,发行规模达到了前两次的12倍之多。

此时,法国一派繁荣,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幸福:工资上涨、失业率下降,遍处可见忙着建造新房屋的人们,随处都是“百万富翁”,几乎每个人睁眼闭眼想的都是抢在涨价之前投资致富……

随着牛市的到来,很多地方甚至整条街都变成了股票交易场所,被股票经纪人和中间商用作投机的房子,租金甚至被爆炒到10几倍,甚至连酒吧、饭馆都被改成了股票交易场所。

因为劳一个人创造了经济神话,不少人为了得到一手资料甚至架起了帐篷驻扎在劳的住处附近。

而另一边,奥尔良大公因为坚信纸币创造了财富神话,还在不断印刷纸币。

很快,新公司的股票价格便从最初的每股里弗尔,飙升到多里弗尔。当新公司股票价格涨到%时,终于有人在这一波疯狂中看到了危机。

一天,一位年轻人拖着一车纸币拿去银行兑换硬币,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刚装车的两马车硬币还没有捂热,就被奥尔良大公下令退回2/3硬币给银行。

尽管这位突然兑换硬币的年轻人并不受群体待见,甚至不少持有纸币的人都在谴责他的不道德行为。但是,也有一些聪明人思考着:“如果所有人都拿着纸币去银行兑换,银行会有那么多的硬币吗?”

为了避免风险,不少人开始暗地里兑换硬币,并将兑换好的硬币通过牛粪车运送到其他国家。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对法国失去信心。随着兑换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公开始下令调高纸币兑换硬币的兑换价,调高一次5%,大家没有恢复信心,资金依然在外逃后,他又下令调高5%,但仍然不见作用。

年2月,为了让大家继续使用纸币,大公干脆直接禁止大家使用硬币,并继续大量印发纸币。然而,这些举措已无回天之力,经济开始紧缩,人们此时的心里已满是恐慌。

最后,股市暴跌、银行挤兑、纸币持续贬值…大家把怒火对向了推动“经济神话”的劳,劳此时犹如丧家之犬,被人们唾弃。

后来,劳带着一颗钻石逃亡他乡,一边靠旧业谋生,一边等待大公传召他回来继续重振经济。

然而,等来的却是大公去世的消息…

参考书籍《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插个题外话,为什么有些人能在一轮周期中获利?有些人却只能是受伤害的群体?

这里可以用书籍《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一段话来做解释: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主要还是“道”!

这里的“道”就是“规律”!

也就是说,凡事你掌握了其运行的规律,成就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纵有千般武艺却由始至终都不知其运行规律,最终,也是徒劳!

—nd—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1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