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圈调查报告粉丝经济时代的明星路该

央广网北京10月11月消息(记者何源肖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粉丝经济”势头迅猛,当红年轻艺人自然被视为“吸金法宝”,成为制片方抢夺的对象。然而,部分“小鲜肉”一夜爆红后就迷失了自我,拿着天价片酬,却不认真拍戏、耍大牌,甚至有的演员大部分镜头都是替身完成……种种不敬业、有失职业道德的问题引起诸多不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要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尽管社会各界对演艺人员“德艺双馨”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德艺双馨”四个字已被写入法律,但仍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的指挥棒下,“德艺双馨”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很难与商业利益平衡兼得。事实真的如此吗?当今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哪种类型的明星,才是百姓真正需要的?不久前,编剧宋方金一篇名为《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的文章在网络上传得火热。在参加某脱口秀节目时,宋方金也毫不避讳描述了“替身”和“抠像演员”当道带来的尴尬。“制片人说找到一个演员,但需要用替身。说需要‘手替、文替、武替、臀替、胸替、腰替和锁骨替’。我当时倒吸一口冷气:这不是要替身,这是要‘化身’。”其实宋方金清楚,当下影视圈“粉丝经济”正盛,“流量明星”成了包括投资方、播出平台等各方的盈利保障。没有个把小鲜肉出镜,去各种推介会上提案都成了难事,于是五花八门的接戏条件开始出现。今年两会时“德艺双馨”作为热词被频频提起。陈凯歌导演的一段言论,更是广为流传:“能不能做到德艺双馨?‘馨’就是芳香,让一个人在艺术和品德上都很芳香确实是很难的事情,标准很高。但至少应该自律,不应该臭。”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演艺人员作为公众人物,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0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