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迷雾我们必赢高三考前心理调适活动设

〔关键词〕高三;心理调适;积极思维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学生们终日在习题、考试以及对分数的追逐中度过,心理困惑很多。尤其是在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过后,学生中“复习中的高原现象”“迎考的心理饱和现象”“面考的心理阴影现象”以及“应考时的舌尖现象”暴露得越来越充分。在高考一模后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困惑,轻松面对挑战,自信迎接高考。

全班讨论与交流

讨论法,扮演法,实验演示法,故事法

多媒体课件制作,纸盒子,班级人数双倍的纸片,一只装满鹅卵石的杯子,一袋食盐,一瓶水,一块海绵

高三

详情如下:

一、提出问题

学生在教师准备好的纸片上写下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心理困惑,并将纸片放入“困惑收集盒”里。教师从盒子中挑出一些读出来和大家分享,归纳出学生在此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舌尖现象”“高原现象”“心理饱和现象”“心理阴影现象”四个方面。

教师:冲刺的日子,解除困惑,冲破迷雾,我们才能飞得更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和讨论如何消除大家近阶段的心理困惑。

二、解决问题

01

“舌尖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请写出自己的困惑是“一些平时很简单、很熟悉的文字、单词或公式就是无法记起,做过的题目也会想不起来当初怎么做的”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尴尬状态”。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引发这种“爱在心里口难开”的“舌尖现象”的原因。

原因总结:

(1)平时复习不到到位,知识记忆不够牢固。

(2)考试时不够镇定、不够平静。

请学生结合“舌尖现象”产生的原因,讨论应该如何应对。学生讨论并汇报:

(1)平时在记忆每个公式、定理和方程式的时候力求精确到位。

(2)考场上遇到“舌尖现象”时,努力安慰自己不要着急,慢慢回忆。

(3)万一想不起来也不要紧,适当调整做题顺序,以免因一个问题影响整卷发挥。

02

“高原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多媒体呈现学生的困惑:“我对学习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连续几次周测试和模拟考,成绩不但一点儿提高都没有,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其实我也很认真,为什么我付出得不到回报呢?”“我现在变笨了,不行了,记不住东西,脑子里一团浆糊,已经对高考失去信心了。”

教师小结:上述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出现十分正常。

引导学生结合刘翔职业生涯—年发展情况分析学习过程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讨论总结:(1)生理的疲乏和心理的疲劳;(2)训练方法死板没有变通;(3)意志品质薄弱。针对这些原因,学生结合刘翔年遭遇退赛风波后的一系列调整提出如下方案:

(1)平常学习时不打疲劳战,注意调整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以防止生理疲乏。

(2)多注意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减少心理疲倦。

(3)借鉴“刘翔变8步上栏为7步上栏”的做法,多学习他人经验改进自己。

03

“心理饱和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多媒体呈现学生的困惑——“看到题目我就烦,学到现在这个份上应该差不多了,还能再学到点什么?再做下去我就要吐了……”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目前十分普遍,我们该如何应对?

实验一:教师出示一只装满鹅卵石的杯子,请学生描述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这是一只装了满满鹅卵石的杯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只杯子是不是真的“满”了,并将杯子递给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观察后提出,杯子中的鹅卵石之间有很多空隙,还可以继续加入颗粒小的东西,教师往杯子中加入小颗粒食盐,食盐很快填满杯子上层空隙。教师继续问学生杯子是否已经满了,学生提出,杯子没满,摇摇杯子食盐还会继续往下掉,填充下面的空隙。教师继续演示直到食盐完全填满了鹅卵石空隙,问学生杯子是否满了。学生提出杯子中还可以加水,加水后还能继续溶解很多种溶质等……

实验二:教师将攥紧了海绵的手伸入装满水的杯子,再拿出来,展示海绵没有吸水,再将攥紧海绵的手伸入杯子,松开手,海绵舒展开来吸了满满的水……

学生交流发言:

(1)感觉自己学不进东西了,主要是“心”的问题,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2)动动杯子,食盐就能往鹅卵石空隙中钻,学累了可以适当锻炼锻炼,脑力体力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食盐饱和了的溶液还能再溶解其他溶质,各门学科交叉学习,能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4)不放弃努力,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5)高度的压力不利于知识的吸收,放松内心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习。

04

“心理阴影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多媒体呈现学生的困惑:“一提到考试我就害怕,担心高考的到来……”“一考数学就想到上次我数学考得一塌糊涂……”

教师:“心理阴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有两个建议。

第一,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这是心理学上的一张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饶有趣味地分析过图片以后,总结:人的认知包括知觉和思维都是有选择性的,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同一件事从消极的方面看,会加深我们的忧虑和心中的阴影,多从积极的角度分析和思考,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引导学生尝试如何从积极角度面对自己的问题。

尝试任务1:当你想到高考开始紧张的时候……

学生积极应对的尝试:一点点紧张会有利于考试的发挥,我这点小紧张有助于提高我的成绩。

尝试任务2:你想到曾经数学考试失败过……

学生积极应对的尝试:(1)上次考得不好是提醒我更加认真,这一次我一定可以。(2)一次考试失败很正常,谁都失败过,这一次考试是我“复仇”的机会……

第二,神奇的自我暗示。

教师讲述付秋明教授的表象训练对比实验:

同一群运动员在不同心理暗示下进行同一项测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第一次:让运动员闭上眼睛,不停地作消极心理暗示:“你今天感觉不好,很累,很疲惫,令你厌倦的引体向上测验马上就要开始了,准备,开始。”

第二次:“这是你期盼已久的测试,你今天感觉特别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你预感这次测试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准备,开始。”

两次测试的结果让队员们目瞪口呆:成绩居然相差十多个!

教师:在冲刺高考的最后阶段,越是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越能发挥来自内心的“魔法”,让自己取得出色的成绩。拳王阿里当年一直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是不可战胜的!”结果在多年的征战中他一路所向披靡。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句特别能激励自己的积极暗示语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我说我能,我就一定能!”成功一定属于我”……

三、总结与提升

青蛙的故事

以前,有一群青蛙举办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它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绝不可能成功,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只有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围观的群蛙继续喊着:“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塔顶!”于是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是,有一只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成为惟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问胜利者它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时,却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教师:很多时候,我们的困惑来自于想得太多,顾忌得太多,越是保持乐观,越是单纯为着目标努力,想着“我一定行”,我们就越可能成功。敢梦才能成真:DaretoDream,DreamsComeTrue!祝愿同学们冲破迷雾,迎接属于我们的成功!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徐惠江苏省苏州中学

关于中高考考前心理减压主题讲座变更的通知

各位师生家长:

周楠老师临时因故不能参加原定于年5月21日的线上直播讲座,现将专家更换为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专家黑远智老师,也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和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具体变更信息如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