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这部片,道出了企业狼性文化的癫

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极端的成功源于极端的个性,是以许多其它东西为代价的。

好莱坞的中生代男星,都已人过半百:德普59岁,皮特59岁,阿汤哥60岁。就连“小李子”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在刚刚过去的11月11日,过完了自己的48岁生日。

纵览莱奥纳多近30年的从影生涯,我们会发现,他似乎尤为擅长饰演疯狂、激情、夸张的角色。从霍华德·休斯到盖茨比再到乔丹·贝尔福特,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美国梦式的富豪人物。

这其中,尤以《华尔街之狼》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JordanBelfort)最具代表性。这是个信奉“金钱至上”的狂人,有着过人的口才、狡黠的智慧,以及目无法纪的狼性与野心。小李子精准地诠释了贝尔福特骨子里的癫狂,并凭借这个角色提名奥斯卡影帝、斩获金球奖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那一年的奥斯卡,他输给了主演《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马修·麦康纳。

有意思的是,麦康纳和小李子的交集很多。《泰坦尼克号》最早定下的男主就是麦康纳,后来因卡梅隆力挺小李子,才让他取而代之。在《华尔街之狼》中,两人还祭出了精彩的对手戏,麦康纳饰演小李子的领导,对初涉华尔街的男主进行手把手教学:你唯一的职责就是把诱惑摆上桌。

金钱永不眠

《华尔街之狼》由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改编而来。

如电影所讲,乔丹·贝尔福特是著名的股票经纪人。他并非科班出身,却在华尔街缔造了三分钟净赚万美元的神话,31岁便坐拥亿万身家。他在书中这样评价自己:“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天生的商人,赚钱太简单了,真的,一点也不难。”

不过,贝尔福特大部分财产,都是非法所得。诈骗、涉黄、吸毒、暴力……这些在法治社会明令禁止的非法行为,在他身上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他,曾一度迷失于性和毒品,后来锒铛入狱,完美诠释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基业兴衰。

而《华尔街之狼》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做出了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还原了华尔街大鳄“金钱永不眠”的糜烂生活,一方面又把那段浮华丑陋的金融哀歌间离于观众的日常之外。

作为自传电影,它与斯科塞斯之前导演的犯罪片有很大不同。它没有流露出鲜明的道德审判,也没有遵从传统剧作,给主人公安排善恶有报的道德结局,而是从主人公的视角切入,描摹他骄奢淫逸的欲望深渊,弃受害者的呐喊于不顾。

正因如此,问世之后,《华尔街之狼》毁誉参半。

很多人不喜欢它,觉得它空洞、拜金、夸张,与世俗原则和道德标准背道而驰。也有不少人吹捧它,将其奉为神作,觉得它拍出了一个真实的拜金故事,递出了这样的哲理:一旦有机会,谁都可能成为另一个贝尔福特,自我膨胀,为所欲为,挥金如土,面对着花花世界难以把持,追求感官刺激。

80年代末,年轻的贝尔福特来到华尔街,成为一名充满干劲儿的股票经纪。事业几经沉浮后,他发现贩卖仙股(垃圾股)可以挣得巨额佣金,比卖出蓝筹股要多出近50%的利润。

摸到门道后,贝尔福特很快便尝到了甜头。他辞去工作,注册成立斯特拉顿·奥克芒公司,召集了一帮没有教育背景却极度渴望金钱的混混青年,开始自立门户。

在美国法律里,向弱势群体售卖仙股是违法的,属于典型的金融诈骗。为了规避“风险”,贝尔福特调转枪头,不再向工薪阶层兜售垃圾股,转而瞄上了美国占比1%的富豪阶层。他向员工传授柯达推销术,先让富人从蓝筹股中获利,然后趁机抛出垃圾股,令对方上当受骗。

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公司,贝尔福特也随之变得飘飘然,“我们只要敢想,就可以把整个公司捧入云端!”

贝尔福特干的是非法勾当,影片却给他糊上了一层励志的假象。为了激励员工,贝尔福特经常用激情演讲洗脑员工,频繁招揽妓女参加公司的狂欢派对,升降梯、办公室、洗手间、轮船、飞机……到处都充斥着贪欲的狂欢。

公司最鼎盛时,曾聘用了余名股票经纪人,涉及的股票发行总额超过10亿美元。和传销不同的是,贝尔福特不是一味地画饼,而是真的让员工吃到肉、挣到钱(员工平均年薪8.5万美元)。他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希望你们通过变得富有来解决问题”。

在员工眼里,贝尔福特就是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的“金融之神”。比如单亲妈妈吉米·贝尔泽,她独自挣钱养活八岁的孩子,贫困之际曾欠下了三个月的房租。进入公司后,贝尔福特预支给她美元的支票,她成为奥克芒公司创立伊始的20名员工之一,如今身穿阿玛尼套装,优雅又从容。

《福布斯》杂志对贝尔福特进行专访,称他为“华尔街之狼”,指责他“从富人处抢钱然后和一帮经纪人狐朋狗友分赃”。负面新闻登上报纸,不但没给贝尔福特带来烦恼,反倒起了反向效果——年轻人蜂拥而至,到奥克芒公司参加面试。

贝尔福特及其公司之所以能够得到年轻人的普遍青睐,是因为他践行的激励制度、宣扬的洗脑语录,正是美国一再鼓吹的“moreaggressive”文化,是一种专为野心家量身打造的公司文化。

何谓“狼性文化”?

“Moreaggressive”文化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狼性文化。

一直以来,人类都喜欢把动物当作隐喻载体或精神图腾,这种表达也被专家学者渗透到了企业文化的仿生学领域。狼性文化和羊性文化相对应,是“企业文化仿生学”中的代表文化。

人们将狼性中的贪性、残性、野性、暴性等特点转化到企业管理中,在事业奋斗上强调“敢打敢拼”,在内部管理上强调“服从集体”。

很多企业名人,都曾有过狼性发言。比如,马云曾说“是年轻人的福报”;刘强东支持,且说“混日子的不是兄弟”;张萌在综艺里说,她会凌晨三四点钟给员工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