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醒醒炒股信分析师专家和媒体你根

最佳分析师已成为服务基金的最佳分析师,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的最佳分析师,而唯独不是散户的最佳分析师。

我们都知道,除了像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这样的本能外,人类的大部分行动源于认知——想明白了就去干。

认知源于思想,所以思想工作从来都极为重要。

因此,但凡完美的生意必然要有搞思想工作的,特别是像金融这样没有实物可以触摸,大部分时候全凭信用,但却让人真金白银大把往外掏的行业。

今天,坤鹏论就来聊聊股票投资中与驯化股民思想息息相关的生态圈。

一、证券分析师

1.什么叫证券分析师

在股票投资这个领域中,证券分析师是个有趣的职业,他们由券商、指数公司、期货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供养,为客户提供投资分析和建议,算是一种智力服务。

专业证券分析师出现于60年代的美国,是机构投资者出现后的事。

百度百科的定义如下:

“指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就业,主要就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证券市场、证券价值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向投资者发布投资价值报告等,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提供上述报告及分析、预测或建议等服务的专业人员。”

在普通人眼中,光鲜的分析师,令人仰慕,这个行业可谓高智商云集,聪明脑袋闪烁。

确实,从学历上看,硕士只是个起步,大多出身名校,还有不少海龟,而且还拥有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法律、金融等知识,看得懂各类报告和招股说明书、了解各种经济指数等,甚至还对市场预测心理有研究。

简直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到国家政策,下到企业经营,左到国际形势,右到行业趋势,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分析师的关键之关键,珍贵之珍贵在“分析”二字。

因为,根据我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规定,所有上市公司信息,在未经正式披露之前,禁止向外界透露。

所以,从理论上讲,无论公司战略、市场份额、销售记录、开工比例等,分析师和我们普通股民能接触到信息一样多,如果想要脱颖而出,让自己的分析报告引人注目,卖出好价钱,必须得有附加价值,而这个附加价值就是分析师的“分析”。

2.分析师的几个戳心之痛

(1)难以沉下心做研究

有人说,在中国做证券分析师必须多面手,要像侦探去调研上市公司,像哲学家去谈战略,像记者去写报告,要像明星去路演,像销售去忽悠,像政客去拉票。

这生动地刻画了分析师奔波于评选、销售、服务的日常生活,不少分析师不堪重负,根本无暇沉下心来做研究。

而证券等公司每半年或年终还要对旗下的分析师做绩效考评,一些专业杂志、机构也会举办对分析师的年度评比,这些都和分析师的业界地位、收入息息相关,分析师也是凡夫俗子,也得养家糊口,在这个已经过度竞争的行业,他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在工作中首先要考虑到公司的利益,并迎合各类评比。

令人更无奈的是,如今上榜甚至成了分析师重要的出名、晋级、加薪、升职、跳槽的捷径,国内分析师排行榜的翘楚当属评奖爱好者——《新财富》杂志,它每年的“最佳分析师”号称券商奥斯卡,据说《新财富》排名前五的分析师,一跃成专家,年薪可以达到两三百万元。

但就是这样牛逼的评选,在年爆出了“不雅饭局”,借此更是曝光出了分析师评选一直存在的诸多拉票丑闻,甚至是潜规则。

还有多位分析师坦诚,如今研报的质量一降再降,研究服务也争奇斗艳,“花样百出、竞骚弄巧、耍嗲卖呆,甚至出卖‘色相’、手段无所不有其极。”

生存在这样环境下的分析师,有几个能守住本心,潜心研究呢?!

(2)谁给钱,就得听谁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有个简朴的大道理,谁给钱,听谁的话。

分析师的工资奖金是券商给的,自然要听券商的话。

券商等金融机构靠的是赚取投资者交易佣金,自然希望投资者交易越频繁越好,最简单的结果就是分析师不能推崇价值投资,甚至要用分析去“鼓动”投资者多动多赚钱,追涨杀跌。

如果分析师执行价值投资3年~5年持股不动,那他一定会丢掉工作。

所以,分析师就需要经常对经济数据或重大事件做出牵强附会的反应,找出哪些公司将受益,哪些将受难,从而列出一大串股票买卖建议,每过一段时间,他们还要写一份厚厚的关于下一阶段的概念股或主要的市场议题的报告,这些概念股都有个共同问题,就是不符合长远投资的基本理念。

你看,你看,每次不管是市场,还是政策,还是国际形势,稍有风吹草动,首先跳出来的必然是分析师,吧啦吧啦一顿扯,就差牵着投资者的鼻子拉进市场交易。

有人曾经研究分析了年4月至年6月我国证券咨询机构预测的效果,结果发现它们推荐的股票在推荐公开前有明显的超常收益,相反在推荐公开后却存在显著的负超常收益。

其研究认为我国证券咨询机构并不是致力于收集和分析财务信息,其拥有的私人信息少,缺乏行业分析能力,靠与客户“合谋”来赚取利润。

(3)天天分析研究,累!

分析师每天都要面对非常多的数据,比如最新的业界新闻政策、公司公告、新的经济数据等,并且他们还要定期的写研究报告,不管你的观点如何,都要按照要求写报告,曾经有位分析师坦诚,自己多年来发表了不少纯粹噪音、毫无卵用的报告,这些半生不熟的洋洋洒洒“报告”经常几个小时就能炮制完成。

而且,久而久之分析师也很容易钻进牛角尖,陷入过度分析陷阱,为了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2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